“奴婢遵旨。”
“皇上,臣有本奏。”金幼孜出班,“漢人假扮倭寇的話,出自林公公之口,不能讓他去查,以免他為證實己言扭曲事實。”
“臣附議。”翰林學士緊跟着出班,“林公公需避嫌,不若讓監察禦史去查。”
朱棣嘴角泛起一抹玩味,“朕若非讓他去查呢?”
“皇上若執意這麼做,那結果必定難以服衆。”都察院右副都禦使出班道。
“呵呵,”朱棣冷笑連連,“要服衆是吧?
成!
大理寺一個,都察院一個,翰林院一個,錦衣衛一個,你們來監督可還行?”
都察院右副都禦使無言,隻得拱手道,“皇上聖明!”
“皇上,既如此,何不讓六部也加入其中?”蹇義出班,“如此以來,才更能服衆。”
這老小子,還他娘想着和稀泥,亦或說,他也牽連其中……朱棣眸光愈發冰冷。
正欲開口發火,李青出班道,“如要六部出人,臣臣一下就老實了。
吏部侍郎也不吭氣了,老老實實地回了班,整個大殿寂靜無聲。
第122章
朱棣發飙
兵部衙門後堂。
李青鄭重道:“江浙是個修羅場,你就不要去了,這次你去福.建,此一行,少說,多看,多記。”
“記?”于謙有些懵,“記什麼?”
“記他們犯罪的證據。”頓了頓,李青又道,“本官再額外給你一個任務。”
“尚書大人請說。”
“活着。”
“活着……”于謙瞳孔驟然一縮,不可置信道,“你的意思是,東廠提督所言都是真的,且,還會有人殺我滅口?”
由于太過震撼,于謙連敬語都忘用了。
自當初南民北遷之後,于謙這個都給事中就獲得了入殿的權利,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事兒,他都知道,所以才這麼失态。
盡管他對文官的印象已經大打折扣,卻還是不敢相信,文官集團敢如此喪心病狂,這簡直就是在造反。
“正常情況下,他們必然不會铤而走險,但真逼急了,殺你一個都給事中還是可以敢的,當初因為織造局,我都差點着了道。”李青語氣嚴肅,“你想不想幹出一番事業出來,讓百姓生活的更好,讓大明更昌盛?”
“想!”于謙毫不猶豫地點頭。
“活着!”李青道,“人死了,就什麼都沒有了,活着,好好活着,唯有活着才有機會施展抱負。”
其實,李青本來不怎麼想讓于謙冒這個險,之所以這麼做,就是為了讓于謙早日認清現實,認清世家出身的文官嘴臉。
廟堂之兇險,絲毫不亞于戰場,若一直保持着‘官場大多皆好人’的固有觀念,于謙注定走不長。
大明戰神的事,多半不會發生了,但于謙很可能還會走上絕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