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笑着擺手,“這話别人說也就罷了,你就不要說了,朕還是喜歡聽實話。”
“呃呵呵……”李青撓頭幹笑。
沉默了一陣兒,李青試探道:“皇上,你是不是忘了什麼啊?”
“什麼?”
“獎賞啊!”
“你這家夥……”朱棣臉色臭臭的,不過也沒真生氣,“你這一把年紀了,還要那麼多錢做甚,封你個國公吧。”
“算了吧,又沒人繼承,要來何用。”李青笑道,“我還是喜歡金子。”
朱棣斜睨了他一眼,哼道:“這些年你弄得錢還少嗎?
就不說你領着兩份兒俸祿了,但是那些人送的禮,加上朕的獎賞,足夠你奢靡生活過到死,你又沒兒子,對了,你連閨女也沒有,國公要了沒用,金子要了就有用啦?”
“呃……”李青辯無可辯,隻好道:“皇上金口玉言,一言九鼎……”
巴拉巴拉……
“行了行了。”朱棣被吵得腦仁疼,“獎賞自然是會給你,但這次出征,你得跟着去。”
“沒問題。”李青果斷答應。
本來他是不想去的,但如今的朱棣身體已不複往日,不跟着也不放心。
“你說的五日之内解決問題,能辦到不?”
“不說萬無一失,也是十拿九穩。”李青點頭。
“那就好。”朱棣臉色好看許多,“對了,此次去南方,東廠辦事如何?”
李青如實道:“很好,太監也沒那麼不堪。”
頓了頓,補充道:“相比文官,太監更忠君。”
這是事實。
倒不是說太監的品德比官員更高,而是他們的權勢都來自皇帝。
皇帝在,他們就在。
想要保住權勢,隻有忠于皇帝。
朱棣深以為然,三寶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能力這東西,和讀書有些關系,但并無絕對關系,且太監的職責也不是理政,而是輔助帝王更好的管理群臣。
隻要聽話,忠心就夠了。
這次群臣反對出兵事件,讓朱棣深刻意識到了皇權危機。
勳貴制衡文官的體系,往後必然走不通,因為勳貴的利益逐漸和官紳一緻,亦或說,他們會漸漸成為官紳。
屆時,皇權必當嚴重受損。
若沒有絕對信得過的勢力,跟皇帝統一戰線,後世之君必當舉步維艱。
朱棣籲了口氣,問:“你以為讓東廠監察錦衣衛,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