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(第8頁)

“三寶,”李青喚了聲。

三寶從假寐中睜開眼睛,見是李青過來,起身笑道:“先生來啦?”

李青笑着把禮物放在一旁桌上,疑惑道:“下人呢?”

“哦,這不是過年嘛,我讓他們回去過年了。”三寶請他進屋。

“不用,就在這兒曬曬太陽挺好。”李青從桌邊搬了張椅子坐下,“明兒就走了?”

三寶點頭:“舊港的施進卿病故,皇上令我過去一趟,讓施濟孫接替其父位置,下半年還要趕季風,時間不多了。”

“辛苦了。”李青輕聲說。

舊港:印度尼西亞,蘇門答臘島巨港,這一趟可不近。

“也沒什麼,都習慣了。”三寶笑容很治愈,“這些年雖然苦了些,卻也波瀾壯闊,不枉人間走一遭。”

他依舊是那麼豁達,數十年過去,變得隻是年齡,那顆赤子之心從未變過。

“我送你。”李青說。

“嗯,好。”三寶樂呵呵點頭,“皇上賞了我禦釀,要不喝點兒?”

“好啊!”

府上下人都被打發回去過年了,也沒有像樣的下酒菜,但兩人酒興很高。

人一上了歲數,就喜歡絮叨以往的事兒,李青也不例外。

昔日那個少年,如今已是半百老人,實難不令人唏噓。

“三寶,下半年還要出海?”李青問。

“嗯。”三寶放下酒杯,“貿易貨物準備的差不多了,大概在七月份出發。”

頓了一下,“這次我準備走得更遠些,看看能不能找到先生說的紅薯。”

“有線索嗎?”李青對現在的世界格局遠沒有三寶了解,畢竟,他連大明曆史都不太熟。

“沒有,”三寶搖頭,旋即又笑道,“永樂米、永樂豆都存在,證明先生的那本書所言非虛,紅薯既然存在,我就有信心找到。”

李青由衷道:“大明有你,幸甚啊!”

“先生太擡舉我了。”三寶好笑道,“三寶能有今日成就,全仰仗皇上英明神武,若無皇上的雄才大略,怎麼顯着我了?”

李青笑聲爽朗:“皇上固然聖明,但……你的功勞也不容忽視,千百年後,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依然會被人傳頌。”

三寶眼眸發出亮光,“是麼?”

……

次日,三寶出發,李青送行。

回到家,李青繼續躺屍,雙耳不聞窗外事。

南民北遷還在繼續,走私也未杜絕,總得來說,還不算壞。

元宵節後,朱棣又開始張羅北伐事宜。

百官勸阻,朱棣不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