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(第10頁)

“不一定,但防患于未然總沒錯。”李青歎了口氣,“海上貿易的利潤太大了,可以快速讓許多家族崛起,乃至上升到一個極高的高度,

但凡有些權勢的,沒人不想從中分羹,便是藩王也是一樣;

在此過程中,他們頻繁接觸,或形成産業鍊,或相互合作,總之,最後肯定是利益捆綁。”

朱瞻基瞬間get到點,凝重道:“官紳和藩王若捆綁在一起,那後果就嚴重了。”

“哎?倒也不至于翻天。”李青搖頭:“目前的大明正是國力最強盛的時候,他們反不了,也不敢反,但會讓大明陷入内耗。”

“另外,還有一點才是重中之重。”李青嚴肅道,“一旦江南出了亂子,朝堂上的那群人勢必借題發揮,嚷嚷遷都回南京;

甚至為了回南京,他們會暗中幫助作亂之人,讓亂子越來越大,最後不得不遷回去。”

朱瞻基倒吸一口涼氣,神色也嚴肅起來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我去駐守南京?”

李青點頭:“你是太子,又掌着兵權,隻要你去了南京,無論是南方的官紳,還是京師的官員,都不敢有所異動;

不過你也不用太急,開海沒那麼快落地,至少也得半年時間。”

朱瞻基皺了皺眉:“半年初步掌軍權我可以做到,去南京我個人也沒什麼問題,但問題是……”

他苦笑道:“太子掌軍本就有些犯忌諱,要是再大老遠地跑去南京,隻怕會給人一種一朝兩帝的感覺,屆時必定流言四起。”

“你爹不是那樣的人。”李青笑道,“流言止于智者。”

“不一樣的。”朱瞻基搖頭道,“豈不聞:周公恐懼流言日,王莽謙恭未篡時?

你都說了,那群人希望亂子鬧大,又豈會同意讓我去南京?

流言說上一千遍,可就成真的了,我可不想父子猜忌,離心離德。”

李青無言,隻好退而求其次:“那你先接管軍隊,至于後續……視情況而定吧。”

“嗯,成。”朱瞻基答應。

“對了,還有一件事。”李青說道,“這次南民北遷力度定會空前強大,尚書侍郎不下鄉,主力應該是郎中之類的京官,于謙是個很有能力的人,對江南也比較熟悉,一直待在都給事中這個位置,着實有些屈才,你引薦一下。”

朱瞻基好笑道:“這種小事,你跟父皇說一下就成,幹嘛非要我……”

“事不大,但當事人很大。”李青打斷他,叮囑道,“于謙非常人,他日你當了皇帝,可為你的股肱之臣。”

“他真有這麼厲害?”

“相信我,沒錯的。”李青淡淡道,“我的眼光何時差了?”

朱瞻基一想也是,“沒問題,還有嗎?”

“嗯……”李青想了想,補充道:“到時候可以他一個高位,但也不要太高了。”

第16章

打人打臉,罵人揭短

“給高位,又不能太高?”朱瞻基納悶兒道,“這又是為何?你不是說他很厲害嗎?”

李青歎道:“他太…特立獨行了。”

“你不也是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