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兒啊~别說了…。”張皇太後泣不成聲。
朱瞻基強笑了笑,“太子盡力輔佐,但若實在扶不起,就在藩王中找一個穩住的。”
“真若那般,找誰啊?”張皇太後哭着說。
朱瞻基沉吟良久,最終道:“襄王。”
襄王朱瞻墡也是張皇太後所生,乃仁宗嫡子,且人不在京師,底子很幹淨,年齡也适中,是最優的選擇。
“母後記下了。”張皇太後抹了抹眼淚,“兒子你放心,母後會盡心輔佐祁鎮,不到萬不得已,絕不會迎外藩進京。”
朱瞻基點點頭:“還有,他日你若真要迎外藩入京,先把皇後殺了,再行廢帝之事。”
“啊?”張皇太後又是一驚,“你不放心她?”
“嗯。”
“那何不直接殺了殉葬?”張皇太後不解,“立子殺母的事,曆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,況且你又那麼喜歡她,讓她陪着你不好嗎?”
婆媳矛盾自古皆然,孫氏雖然是張氏帶進宮的,但二人的關系……客氣的說:也就還好。
我是想殺她來着,但我也怕你大權獨攬久了,戀權不放啊……朱瞻基心說:不管如何,她是鎮兒的娘,鎮兒得勢她獲利最大,她對誰惡,都不會對鎮兒使壞。
朱瞻基可謂是算計到了骨子裡,前期若年幼的兒子實在穩不住朝局,為了大明江山,他不介意讓兄弟繼位;
且前期孫皇後面對身份、地位強壓她一頭婆婆,也支棱不起來。
但若前期穩得住,後期兒子成長起來,張皇太後要是還不放權,那孫皇後這個兒媳婦第一個不答應。
朱瞻基心思之重,便是宦海沉浮數十年的三楊、蹇夏,也拍馬難及。
這也是他能在一群人精的朝堂上,照樣玩得轉,且玩得溜的原因。
朱瞻基找了個托詞:“鎮兒還小,不能讓他沒了父親,又沒了母親。”
張皇太後哪裡知道兒子的心思,她點頭答應,并未多想。
“還有嗎?”
“母後要防着孫氏。”朱瞻基又說了句挑破離間的話,為将來婆媳大戰,埋下伏筆。
張皇太後重重點頭:“母後都記下了,兒啊,你有什麼心願嗎?”
朱瞻基深情的說:“兒希望母後健健康康,平平安安,快快樂樂……”
“我的兒啊……!”張皇太後破防,嚎啕痛哭。
……
晚上,小朱祁鎮來了乾清宮。
朱瞻基算計完老娘、媳婦,開始算計兒子。
盡管兒子還小,不一定算計成功,但他沒時間了。
“鎮兒,你想不想當一個好皇帝?”
幾乎不用思考的選擇題,小家夥自然不會選錯,“兒臣想。”
“那父皇是不是好皇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