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謙二人見他出來,連忙上前扶着他,“皇上…您還好嗎?”
“去乾清宮,讓六部九卿、内閣同往。”朱瞻基一邊往外走,一邊冷靜地下達着指令,“讓人通知皇太後、皇太子…不,隻讓皇太後去乾清宮。”
“要通知皇後嗎?”張輔問。
“不用。”朱瞻基道,“隻通知皇太後便可。”
二人點頭稱是,扶着他登上龍辇,然後各自宣旨。
……
乾清宮。
朱瞻基躺在床榻上,靜靜想着心事。
一刻鐘後,六部九卿,内閣盡皆到場,跪在榻前寂靜無聲。
少頃,張皇太後匆匆走來,紅着眼看着兒子。
朱瞻基吸了口氣,強打起精神,“衆卿聽旨。”
“臣等聽旨。”衆卿俯首。
朱瞻基道,“太子年幼,國家重務必禀張皇太後行之,英國公張輔加号翊連佐理功臣,兵部侍郎于謙,加太子少保銜。”
不等衆人心驚,便見朱瞻基從懷中取出玉玺,交給張皇太後,“母後,拜托了。”
張皇太後紅着眼點頭,“皇上放心。”
“皇上三思……!”衆卿大驚失色,甚至都顧不上眼紅于謙了。
“怎麼?”朱瞻基冷冷地看着這些人,“是不是覺得七八歲的孩子好忽悠,故才勸朕三思?”
衆人心中一凜,個個支吾着說不出話來,楊榮壯着膽子道:“皇明祖訓……”
隻說了四個字,他就沒了下文,那冰冷的殺氣讓他明白,再說下去,必死!
見無人膽敢再反對,朱瞻基疲憊地呼了口氣,心中仔細衡量着利弊,終是有些不放心,于是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:
“衆卿需和太後一起輔佐新君。”
這話多少有些毛病,新君登基那現在孫皇後就是太後了,而張皇太後就成了太皇太後,但從朱瞻基的意思,卻是明顯交給了張皇太後,無他,玉玺都給了。
但要是他日,張皇太後沉淪權力來個亂政,那群臣便可揪着這個語病,利用孫皇後和她抗衡,
不僅是群臣,兒子也可以用來奪權。
但就目前而言,孫皇後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,因為她并未在這殿中,玉玺也不在她手裡,且張皇太後身份、地位、權勢,皆壓孫皇後一頭。
隻要張皇太後不胡來,那她的地位絕不會被動搖。
朱瞻基可謂是機關算盡。
兒子的聰穎程度,不下于同齡的他,他相信等兒子長大成年後,會利用他埋下的這一伏筆,把權力拿回來。
朱瞻基精神有些渙散,但仍強撐着又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所有。
最終确定沒有疏漏了,這才輕聲道:“都去外殿候着吧,這最後的時光,朕要一個人靜靜度過。”
群臣不敢違背,退出内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