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(第4頁)

三楊促請張皇太後移駕禦書房,共同處理政務。

張皇太後婉拒,三楊竭力促請,一口一個為了江山,一口一個為了社稷。

張輔哪裡看不出來,三楊這是借機親近皇太後,以達到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目的,

但,他沒有借口出言反對。

内閣在獲得票拟權之後,地位、權勢皆上了層樓,不再是純粹的皇帝秘書,但也隻是有了行事權,并沒有決策權。

他們辦事,還得經過皇帝同意。

而先帝,将這個權力給了張皇太後。

三楊這麼做合乎情理,莫說張輔,于謙也沒有理由反對。

張皇太後推辭不過,移駕禦書房。

~

東宮。

“太子,你不舒服嗎?”于謙問。

小朱祁鎮搖頭:“我…我有些困。”

他沒說實話,心裡話要藏着,父皇告訴他的。

于謙沒多想,“那就休息一會兒,回頭臣上禀皇太後,看能不能将早朝推遲一些。”

“嗯,謝謝老師。”小家夥點點頭,爬上床,合衣躺下。

于謙也在愁,他對三楊沒什麼好感,無他,官僚主義太重。

除了楊溥還好些,楊士奇、楊榮,都是搞圈子、收受賄賂的好手,還超會巴結人,個人操守幾乎沒有。

三人是建文舊臣,卻能一直屹立不倒,且被重用,可見一斑。

楊榮在朱棣進京的第一時間,就竭力巴結,獻計獻策。

楊士奇更是不遺餘力地抹黑自己的引路人,方孝孺;

對恩師非但沒有感激,還恩将仇報,為很多人不齒。

三人算得上能臣,但他們絕不是良臣。

他們大多時候,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,之所以做出一番事業,是因為有英主,要是君主不英明,焉知他們不會投其所好,做出危害江山社稷之事。

禦書房。

楊士奇趁着張皇太後疲倦,品茶的機會,拱手道:“太後為先帝母親,太子祖母,尊貴無比,也是皇家最顯赫的人,代表的是天潢貴胄,然……”

頓了下,“太後娘家卻過的貧苦之極,這實在是……太後高風亮節,不願謀私,可您代表的是皇家啊!”

楊榮接言道:“如今大明昌盛富饒,供養幾個外戚,九牛一毛都算不上,曆來外戚封爵都是常有的事,太後無需心存憂慮。”

張皇太後怔了怔,不動聲色道:“你們的意思……?”

“太後的兩個弟弟才華橫溢,品性上佳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