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後的兩個弟弟才華橫溢,品性上佳……”
巴拉巴拉了一堆,最後道:“可封侯爵,謀個官職。”
這話在朝堂上沒法說,不是他們拉不下來臉皮,是怕張皇太後拉不下臉,人情要送,就要送到位。
現在隻有幾人,話就好說了。
三人一副:隻要您開金口,就包在我們身上了。
張皇太後沉默下來,坦白說,娘家人過得并不差,稱不上大富,但跟貧苦完全不搭邊。
況且,自家人知自家事,自己兩個弟弟什麼德性,她比誰都清楚。
但,到底是自己弟弟……
半晌,她開口道:“封侯太過了,他們無功于社稷,封個伯爵吧,至于官職…莫要再提。”
“太後一心為公,臣等佩服。”三楊滿臉欽佩。
人情送到了也就成了,至于太後封什麼,他們并不在乎,三楊在意的是張皇太後本人。
搞定了張皇太後,下一步就得搞于謙了。
他們倒是想搞張輔,但張輔太牛了,隻能先挑軟的捏。
楊榮谏言道:“太後,援助瓦剌之事,于謙一個人怕是忙不過來,楊尚書是兵部的尚書,對兵事很擅長,不若讓他和于謙共同辦理。”
楊士奇是當事人,不好說話,隻是豎起耳朵聽着。
不料,張皇太後卻輕描淡寫的說了句:“于謙一個人就夠了,楊閣老是三朝元老,這些國家政務就夠忙的了,本宮還要多賴楊閣老呢。”
三楊:(⊙o⊙)…
這一幕,怎麼這麼熟悉呢?
旋即,他們明悟了:這不就是李青行為嗎?
——收了好處,不辦事!
出了禦書房,三人對視一眼,皆讀懂對方的意思:這老太太不簡單!
……
日子一天天過着,張皇太後考慮到孫子正在長身體,便把朝會推遲到了辰時,将早午朝連在一起,一并開了。
大明似乎又重新步入正軌,各衙門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着,至少表面上如此。
轉眼,二十七天喪期将臨,廟号:宣宗;谥号: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的朱瞻基,到了大行前夕。
是夜。
小朱祁鎮去了後宮。
他沒去找皇奶奶,而是去找了母後孫氏。
孫氏見兒子主動來見她,不由心花怒放,親熱道:“鎮兒,讓母後好好看看你,可想死母後了。”
她拉着兒子噓寒問暖,但兒子對她卻沒有很親近。
“母後,兒臣來有事。”他伸出小手,“殉葬名單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