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(第3頁)

“不能驕傲自滿,更不能掉以輕心,這次之所以如此順利,是因為沒動文臣的整體利益,并不是說真就治住了他們,還遠着呢。”朱祁鎮輕聲自語,“李先生說的對,征緬甸、暹羅時,不能讓他們覺得朕是要重下西洋,不然執行出來困難重重……”

見小黃門匆匆進來,朱祁鎮正了正身姿,“何事?”

“啟禀皇上,楊大學士求見。”

朱祁鎮颔首:“嗯,讓他進來吧。”

少頃,楊士奇邁着艱難的步子進來,屈伸拜倒:

“老臣參見吾皇萬歲……”

“快快起來。”朱祁鎮上前扶起他,關切道:“閣老無恙吧?”

“勞皇上關心,臣…還好。”楊士奇拱了拱手,看着這樣的小皇帝,他不免感歎:終究是把小皇上看輕了啊!

事已至此,說什麼都顯矯情,楊士奇直接道:“楊稷為禍鄉裡,皆因臣教子無方,臣連兒子都教不好,哪有還資格再在朝中任職,還望皇上準許老臣緻仕還鄉。”

“哎?”朱祁鎮擺擺手,“楊稷是楊稷,楊卿是楊卿,閣老這話嚴重了。”

楊士奇苦笑:“非臣愛惜自己,實乃臣年事已高,力有不逮啊!”

“閣老老成持重,朕離不開你啊!”

……

三辭三讓之後,朱祁鎮忍痛放手。

“皇上,臣有一言,不吐不快。”楊士奇說。

正所謂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,楊士奇都要下野了,朱祁鎮犯不着再和他置氣。

“你說。”

“太祖創業,太宗二次創業,将大明推向頂點,仁宗、宣宗皆是治世明君,這才有了盛世大明。”楊士奇道,“然,自先帝駕崩後,大明卻開始走下坡路,唉……!”

“是朕的過失。”

“不,和皇上無關。”楊士奇搖頭,“是臣的問題!”

頓了頓,又道:“不過,即便沒有臣,情況也不會好到哪去,皇上你且聽臣說完。”

“嗯,你說吧。”朱祁鎮頗為寬容。

楊士奇作為數朝重臣,他的臨别贈言,朱祁鎮相當重視。

“曆朝以來,數大明的官員最苦。”楊士奇道:“皇上或許以為,官員俸祿足夠生活開銷,但實際上…夠使,但絕不富裕;

當然,這和俸祿也沒多大關系,即便再漲一倍,官員該貪還是貪。”

“那和什麼有關系?”朱祁鎮問。

楊士奇認真道:“權力。”

“漢唐士大夫權柄之高,甚至能和皇帝叫闆!”楊士奇說,“直到宋朝,皇權才得到有效加強,但…很有限;

這也是曆朝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因,不是他們不想鞏固皇權,而是他們做不到。”

朱祁鎮生下來就按作繼承人培養,熟讀經史,并未反駁楊士奇的話。

隻是道:“我大明做到了,太祖做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