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正在督造。”朱祁鎮說,“東廠、錦衣衛監督,朕也下了死令,限期改造不好,就罷黜王卺的尚書之職,他不敢不賣力。”
頓了頓,又問:“先生以為,他們真敢在三省之地鬧動亂?”
直到現在,他仍不是不敢相信,那些人會有這麼大膽子。
“拭目以待!”李青道,“不過江浙兩省普遍富裕,根據我的判斷,這兩地及即便鬧動亂,也不會太嚴重,主要是福.建。”
李青問:“我記得,大明好像有座銀礦就在福.建吧?”
朱祁鎮點頭:“不止福.建,江浙也有。”
說到這兒,他就來氣,自他登基以來,銀礦開采出的銀子急劇下滑。
“先生,既然這幾地必亂,那何不趁着這次機會,整頓一下銀礦?”朱祁鎮說,“反正都要撕破臉了,沒必要再手下留情。”
李青想了想,問:“現在銀礦每年能開采出多少?”
“先生入朝前夕就停了。”朱祁鎮道,“正統五年上半年,銀礦功上繳朝廷的白銀五千五百五十兩,就這,還是下半年停礦,某些人不好意思,提前給多繳了些。”
“這麼少?”李青詫異。
朱祁鎮冷笑:“正統四年更少,一千兩都沒有。”
“之前多少?”李青問。
朱祁鎮回憶了下,說:“江浙福.建幾處銀礦在永樂年間被發現、開采;
永樂十二年開采達到最巅峰,一年近四十萬兩白銀,往後最少一年又十五萬,最多三十萬兩白銀;
永樂一朝共計開采近五百萬兩白銀;
宣德年間,最多一年采出三十二萬兩,最少六萬,宣德一朝,總計二百三十餘萬兩。”
李青皺了皺眉,“仁宗朝呢?”
“這個…”朱祁鎮想了好一會兒,方才回道,“大概二十餘萬兩吧。”
“這麼多?”李青有些驚訝。
他以前不是着眼海上貿易,就是關外局勢,根本沒留意過銀礦,不曾想裡面的油水竟這麼大。
“皇上登基後這些年呢?”
朱祁鎮呼出一口抑郁之氣,“兩萬一千餘兩。”
“确實少了點兒。”
“總共!”朱祁鎮補充。
李青:“……”
這就過分了。
朱祁鎮道:“反正要攤牌了,朕尋思着不如一鼓作氣,先生以為如何?”
“這個……”李青權衡了下,覺得小皇帝這麼想也不為錯,出兵的打算都做好了,沒必要再讓了。
不過這一來,群臣的不滿也将達到頂點……李青蹙眉道:“這樣做,隻怕皇上和群臣之間的關系,再也無法調和了。”
朱祁鎮反問:“相比海洋貿易,銀礦隻是小頭兒罷了,大頭兒都幹了,幹不幹小頭兒重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