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祁鎮反問:“相比海洋貿易,銀礦隻是小頭兒罷了,大頭兒都幹了,幹不幹小頭兒重要嗎?
莫非先生以為不重開銀礦,矛盾就能調和啦?”
朱祁鎮深吸一口氣,斷然道:“要麼不做。要麼做絕!”
李青沉吟許久,點頭道:“成,那就整。”
見李青都同意,朱祁鎮心情瞬間好轉,總算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了。
“過幾日就是太皇太後下葬的日子了,屆時他們勢必舊事重提,朕決定搶先發難。”朱祁鎮說。
李青搖頭:“還是讓他們先動手吧,朝堂鬥争不比其他,先發者往往受制于人,我們對症下藥便是。”
“嗯…那好吧。”朱祁鎮點頭同意,突然問:“先生可對戰事了解?”
李青怔了怔,搖頭道:“我又沒有挂帥打過仗,何來經驗之說?”
…
第51章
不安分的外戚
大戰即将爆發,李青不敢掉以輕心,一出宮,就去了于謙的家。
“軍備糧草方面,确定沒問題吧?”李青問,“這可不是鬧着玩兒的,容不得出半點兒岔子。”
于謙點頭:“先生放心,我知道其中利害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李青放松少許,“最遲一個月,動亂就會鬧起來,你有個心理準備。”
于謙颔首,建議道:“為保萬一,先生不妨申請一下監軍之位,畢竟……你有經驗。”
“我隻是個正七品,哪能做監軍啊?”李青搖頭,“再者,我也是文官,嚴格說是文官團體,不能開這個口子,之前好不容易取消了鎮守大臣,不能再弄出一個文官監軍來了。”
“那好吧!”于謙歎了口氣,“監軍人選,皇上定了沒?”
“還沒,不過可以基本确定是太監。”李青說。
于謙皺眉,“太監監軍,禍患無窮啊!”
“但也沒更好的選擇了,不是嗎?”李青反問。
于謙無言,但他從心理上,還是排斥太監。
如其他文臣一樣,于謙也覺得太監不過是皇帝家奴罷了,沒資格走向政治舞台,尤其是,曆史上太監團體的名聲,可謂是臭名昭著。
如果可以,他更傾向文官做監軍,不過眼下這情況,能拿得出手的文官,确實沒有。
即便有,皇帝也不會用。
君臣之間的矛盾太深了,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。
“唉……!”于謙苦歎:“不知何時才能恢複宣德朝時那樣,君臣和諧啊!”
“怕是不能了。”李青苦笑,“即便是先帝活過來,也很難做到;
事實上,宣德朝的君臣和諧,也不過是假象罷了,主要是沒有對比,就沒有傷害,洪武、永樂朝的高強度壓迫,給予宣宗很好的政治土壤;
他略微施恩,群臣便會感恩戴德,可如今不同了,這些年他們過得太安逸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