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青巴拉巴拉的詳述利害,朱祁鎮聽得雲裡霧裡。
“有你說的那麼嚴重?”
“當然。”李青認真道,“皇上你想,若交易的貨币所有人都不認了,那還會有買賣嗎?
沒有買賣,百姓以物易物,經濟流通将斷崖式的下滑,這是必然的。”李青道,“貨币發明出來,就是為了方便交易,打比方說,百姓去城裡買東西,之前可以用貨币,貨币沒了隻能用糧食,
但糧食又無法儲存特别久,商人吃不下那麼多,收了又無法保證能出手,不收,隻能關門大吉;
為保證他穩賺不賠,隻能坐地起價。”
“不是還有白銀嗎?”朱祁鎮說。
“問題就出在這兒。”李青歎道,“現在大明經濟繁榮,白銀根本就不夠用,唯一的可能,就是經濟回落到和白銀相同體量,但那樣,大明便也不複繁榮了。”
朱祁鎮還是覺得李青在危言聳聽,道:“若朕強制民間使用寶鈔嗎?”
老朱家是真不懂經濟啊……李青有些心累,隻好拿出昔日說服朱元璋那一套。
“假如大明有五個橘子……”
一刻鐘後,朱祁鎮信了。
“那怎麼辦?”朱祁鎮道,“現在國庫沒錢啊,不印寶鈔怎麼造船,怎麼做生意,怎麼維持大明運轉啊?”
李青無奈歎道:“先印着吧,不過度過這次之後,得停一停,同時,搶救寶鈔。”
“啥意思?”
“意思就是沒有囤夠足夠大體量的白銀之前,不能讓寶鈔失去信用。”李青說。
“那該如何搶救?”關于這個,朱祁鎮是沒頭緒。
這怨不得他,天可憐見,他真沒學過這個啊!
朱祁鎮學的是經史,是帝王心術,權力制衡,跟金融沒啥關系。
李青問:“現在一兩銀子能換多少貫鈔?”
“年初大概是十二貫,現在…可能得十五貫上下了。”朱祁鎮讪讪道。
“那就定死,一兩銀子換十五貫鈔。”
“這就成了?”朱祁鎮有些不可思議。
李青苦笑搖頭:“當然不是,這隻是第一步,先限制住白銀和寶鈔之間的彙率。”
“接下來呢?”
“鑄造銅錢。”李青道,“在白銀和寶鈔之間,再設一道保險,将寶鈔和銅錢強強聯合,加強地位;
日本不僅金銀礦多,銅礦更多,大批次鑄造銅錢,加強寶鈔和銅錢關系的同時,削弱寶鈔和白銀之間的聯系,有助于寶鈔活的更久。”
朱祁鎮不解,“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?錢反而更多了啊?”
“銅錢不能直接花出去,讓百姓拿着寶鈔免費兌換。”李青解釋:“從一種貨币承接通脹,轉為兩種,可以有效緩解市場壓力。”
朱祁鎮參詳不透,不過對李青的論述,有種本能的信服。
“咱大明也是有銅礦的,回頭朕命人大力開采,并繼續勘探。”朱祁鎮道,“但這些都不是最緊要的,如今動亂已平,得盡快為下西洋做準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