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(第10頁)

李青對此贊同:“是啊,權錢難分家,最終殊途同歸。”

“那先生為何還要這麼做?”于謙不解。

“正如你所說,至少現在利大于弊不是嗎?”李青笑道,“放心吧,我能将其捧起來,就能将其踩下去,絕不會讓其失控。”

頓了頓,“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草原上的局勢,瓦剌現在具體的情況你知道嗎?”

“兩大部落争鬥不是一年兩年了,但幾乎每次都是瓦剌吃虧。”于謙歎道:“盡管朝廷不遺餘力地援助,但瓦剌卻從未在鞑靼手裡讨到便宜。”

“所以你懷疑有人向鞑靼走私火器?”李青問。

于謙沉聲道:“不能說是懷疑,幾乎是事實。”

“這我知道,但現在還不是對軍隊動手的時候。”李青道,“對軍隊不能用對文官集團那一套,需用懷柔手段。”

于謙歎了口氣,輕輕點頭:“先生,你說皇上能像太宗、宣宗那樣,牢牢掌控軍隊嗎?”

“很難。”李青搖頭,“政治土壤不一樣,太宗一場靖難之役,不僅有了一支忠心耿耿的軍隊,還取得了老牌軍隊的認可;

至于宣宗…他的底子太厚了!

武有太宗從小培養,少年時期就泡在軍隊,又有數次征伐漠北的履曆,文有仁宗栽培,老師是智近乎妖的道衍老和尚;當今皇帝哪裡比的了啊?”

“可當今皇上有先生你啊!”于謙說。

“……”李青翻了個白眼兒,“你是有多看得起我啊!”

于謙沉默少頃,問:“若是讓皇上禦駕親征,親自帶兵打上幾仗,會不會好很多?”

“不行,堅決不行。”李青斷然拒絕。

開玩笑,不說曆史覆轍,單論眼下局勢,一旦親征,朝局就得亂起來。

後方不穩,親個屁的征啊!

朱瞻基那會兒親征,是因為他鎮得滿朝官員,朱祁鎮……鎮不住。

可惜了這個名兒

“于謙你記着,萬不能讓皇上親征,這是關乎整個大明的大事件。”李青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。

于謙不解李青為何如此說,畢竟太宗、宣宗都親征過,且還不止一次,怎麼到當今皇帝這兒,就不行了呢。

“先生,能說說為什麼嗎?”

“後方不穩。”

“那要是後方穩住了呢?”

“後方永遠穩不住。”李青嚴肅道。

于謙覺得李青太武斷了,但見他滿臉鄭重之色,隻好作罷。

“先生既然回來了,可有具體打算?”于謙岔開話題。

李青輕松笑道:“能做的,都做差不多了,就混吃等死呗。”

“……就沒有計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