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(第6頁)

傍晚,于謙牽着驢子來了。

還送來了煮好的元宵。

李青也不客氣,唏哩呼噜一通造,連湯兒都沒浪費。

于謙又好笑,又心疼,“先生,要不你去我家小住吧。”

“不去,我在這兒就挺好。”李青拍拍肚皮,舒服地靠回椅上,“我不在的這段時間,又發生了什麼事兒?”

“倒也沒什麼發生。”于謙道,“他們想讓我掌軍權,擁有帶兵的權力,但皇上沒同意,現在軍權……準确說是京營,主要受楊洪、石亨節制,我沒有摻和其中。”

頓了頓,“對了,麓川那邊兒的戰事結束了。”

“哦?戰局如何?”李青對這個很上心。

于謙笑道:“明軍全勝,叛亂被強勢鎮壓,據王骥說,至少百年之内,那邊不敢再鬧騰了。”

果然啊,隻要朱祁鎮不親征,大明軍隊還是無敵的……李青笑着點頭,欣然道:

“這一仗雖然耗時良久,耗資彌巨,但還是值得的,以後下西洋,無論朝廷,還是民間都會順利很多。”

于謙點頭,旋即又道:“不過王骥一回來,這其中就牽扯到一個問題。”

“京營?”

“不錯。”于謙點頭:“現如今的京營,有許多是從地方抽調回來的,為拱衛京師,邊鎮衛所都多少有些空虛;

按理說呢,仗打完了,應該讓他們回去,但……”

“皇上不想讓他們回去是吧?”李青道。

“是的。”于謙道,“這些人都是保衛京師功臣,他們打退了鞑靼,也受到了獎賞,對皇上信服,擁戴;但王骥那一路軍…将士都效力于太上皇,包括王骥;

他的功績,爵位,都是拜太上皇所賜,還有其中很多武将。”于謙道,“麓川之戰,是太上皇的主張,這其中牽扯到……”

“好了,不用說了,這些我都明白。”李青直接問道,“你就說皇上什麼意思吧。”

于謙道:“皇上的意思是,把三大營改為十團營,依照當初拱衛京師九門的編制,重新組織京營,以防王骥一家獨大。”

“這是個昏招,在開倒車。”李青搖頭。

“倒車?”于謙怔了一下,旋即明白話中深意,道:“沒那麼誇張吧,京營就是拱衛京師的,分十團營能更好拱衛京師啊!”

李青苦笑:“記得我曾給你說過的六字真言嗎?”

“記得,”于謙緩緩說道,“做減法,用重典。”

“嗯。”李青點頭:“這麼說吧,凡事越簡單越好,尤其是大事上,何況是兵事?

三大營分工明确,相互之間也很好協同配合,誠然,這種打法很簡單,甚至早已被敵方摸透了,但事實證明,簡單未必不好。”

李青道:“昔年太宗親征,忽蘭忽失溫一戰,就已經把三大營的戰法确定了;

大炮轟,騎兵沖,先将敵軍打怕,打亂,再做最後收割;

這個戰法很簡單,甚至是簡陋,卻超級有效。”李青道,“迄今為止,漠北草原上的勢力,仍被這一招克得死死的,

不止是元人,在太上皇未親征前,三大營憑借此招,可有大敗過?”

于謙啞口無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