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厮得吃上一次虧,不然這一身臭毛病,很難改過來。”李青自語。
說實在的,若不是為了武将群體,他才懶得管石亨死活呢。
在樹蔭下躺了會兒,李青進屋拿出紙筆,開始規劃兌換寶鈔的事兒。
近六百萬貫寶鈔,京師是絕對用不完,連一半都用不了。
誠然,京師不乏有錢人,但有錢人掌握的寶鈔卻不多,因為他們見識廣,通人脈,都知道留寶鈔,不如留金銀,所以都是花寶鈔,囤金銀。
事實上,一些有見識的百姓也知道寶鈔會越來越不值錢,但他們窮,窮人往往沒有選擇。
有錢人不花銀子,他們怎麼囤?
天子腳下的百姓,自然要享受特權,兌換寶鈔的第一站當然是京師,李青寫下‘京師’二字,在後面備注:銅錢兩萬萬,又三千萬。
“就這個數,即便少些,也不加了,能一定程度上遏制黃牛。”李青自語,沉吟半晌,在寫下了‘天津衛’三個字。
天津衛距京師不遠,又是漕運要道,還是港口,李青決定将餘下的銅錢,一口氣在這地方換了。
三萬萬,又五千餘萬枚銅錢,置換天津衛一地的寶鈔,絕對綽綽有餘。
選定好地方,李青開始着眼于選人。
事情能不能辦好,全看人。
李青不得不慎重。
深思熟慮後,他決定各個機構都來點兒,參與的部門越多,越不容易狼狽為奸。
“六部各來一個侍郎,嗯…六科都給事中也要來,内閣來兩個大學士,都察院十人,翰林院的寫字記賬也得十來個。”李青一邊規劃,一邊寫:“六部衙門各來一百衙役,京營抽調五百,東廠三百人來,錦衣衛三百……”
李青嘴裡嘟哝着,下筆如飛。
這麼多部門,有文有武,且各不從屬,再将其打亂,相互監視,相互掣肘,才能盡可能地降低風險。
畢竟這都是錢,可以花的那種。
歸納好人選并編排後,都快中午了,李青牽出毛驢尋思着下館子搓一頓。
不料剛走出門口,石彪就拎着酒菜走來。
“先生還沒吃飯吧,中午喝點兒。”
“好啊。”李青是能省事兒,也不想麻煩的主。
石彪進門時,發現門上的窟窿,問:“這是我叔踢的吧?”
“這你都能看出來?”李青詫異。
“不是,一般人沒他這麼大腳丫子。”石彪讪笑道,“主要是他一回家就罵你來着。”
石彪拍着胸脯道:“不過你也不用生氣,我出門時又打了他一頓。”
李青忍着笑,豎了豎大拇指:“幹得漂亮。”
“嗨~其實我也不想動粗,但攤上這麼個熊長輩,我是實在沒什麼辦法。”石彪歎道,“但願他能理解,我這做晚輩的一番苦心吧。”
第22章
不愛爵位,愛黃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