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高見也不跟你說啊……李青淡淡道:“情況不明,現在說這個為時尚早,本侯也隻是順嘴一問。”
姚夔捋須,搖頭晃腦道:“本官倒有一計。”
“哦?你也有計?”
“怎麼,永青侯以為,本官不能有?”姚夔不滿。
“沒什麼。”李青端起茶杯抿着,這副輕視姿态,讓姚夔火大。
大喜的日子,于謙不想再鬧幺蛾子,連忙打圓場,“不知姚尚書有何高見?”
姚夔斜睨了李青一眼,卻也真不敢拿他如何,于是順坡下驢,道:“高見不敢當,一些淺薄看法罷了;
本官以為,與其耗資彌巨,且讓我大明将士流血犧牲,倒不如用以恩賞。”
他輕蔑道:“草原蠻子不習教化,給點兒好處,不愁他們不按照大明意願做事,在這個過程中,我大明再加以教化,如此便可長治久安。”
“姚尚書高見。”刑部尚書陸瑜高度贊同,“攻城為下,攻心為上,這才是對付草原的不二之選。”
其實他們是想做事的,不過在做事的同時,也會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。
戰事一起,武将就會發展壯大,這才是他們反對戰事的根本原因。
大明立國百年,文官支棱起來的時間屈指可數,他們實在不想再被武将騎在脖子上了。
基于此,無限削弱武将的作用、影響力,成了絕大數文官的政治立場。
對他們來說,除非如上次京師保衛戰,敵人打到家門口了,不然能不動兵,還是不用兵的好。
動兵,就給了武将政治土壤!
石亨雖憨,卻也聽出了這倆人沒憋好屁,哼道:“打與不打皇上說了算,現在說這個是不是為時尚早了?再者,草原蠻子就得打,一味恩賞隻會讓其有恃無恐;
永青侯,你以為呢?”
李青隻是笑笑:“情況還不明朗,現在說這個意義不大,話說,快該開席了吧?”
衆人:“……”
俺們正讨論國家大事,你卻一心吃席?
其實,李青也是不想打的,讓草原自己的亂起來,大明獲益才最大,不然很可能被拖入戰争泥潭,且也會讓草原的内亂趨于平和。
出兵的代價極大!
但也不是說,大明就一定不能出兵,還是得看這一戰的結果。
瓦剌大勝就不打,鞑靼大勝必須打!不然草原就統一了!
還有一點,自麓川之戰、京師保衛戰之後,明軍就沒有再打過仗,距今已有十五年,再平靜個十幾年,一旦軍中出現斷層,那明軍的戰鬥力不知會下滑成什麼樣子呢。
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李青還是想保持住明軍戰力,當然,也不能為了保證戰力,就故意發動無謂的戰争。
這其中的度,要平衡好。
李青忍不住擡頭望了北方一眼,眉頭微皺:但願瓦剌不會讓我失望。
…
臨近午時,帝後聯袂而來,群臣大禮參拜,朝這對年輕帝後行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