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權力場,不能隻有一種聲音,但随着文治發展,戰事的減少,文官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了。
其實武舉自洪武朝,朱元璋就開始搞了,但一直沒什麼成效,無他,大明不缺武将,且過剩。
到了永樂朝也是如此,朱棣的班底很強,武舉同樣沒得到發展,仁宣時期着重文治,而到了正統時期,朝局岌岌可危,也沒顧得不上,景泰朝主打一穩定。
因此,大明的武舉從未得到應有的發展。
但現在,重開武舉的必要性,已經迫在眉睫。
…
乾清宮。
李青、朱見深相對而坐,氣氛較之以往,和諧了太多。
朱見深看李青更順眼了,随着時間推移,他愈發覺得絕大數文官比李青更讨厭,且不是一點兩點。
“李卿無事不登三寶殿,今日來,是有谏言吧?”朱見深希冀的問。
他現在實在疲于應付,心情就沒好過,隻希望李青能有好計策,幫他減輕一下壓力。
李青沒有正面回答,而是問:“皇上,你現在能行使的權力有多大?”
“哪有什麼權力啊,朕登基還不滿一年,百官……你都也看到了。”朱見深苦笑,“真要說使得動的人,也就太監了。”
“确定使得動?”
“當然!”朱見深有些下不來台,哼道:“朕對宦官向來厚道,之前牛玉那般混賬,朕也隻是發配他去南直隸;
小恒子下台後,朕又是賞宅院,又是賞錢,恩賞無以複加,宮裡的這些太監,自然會感念朕的好。”
李青微微颔首:“除了太監呢?”
“……還有你。”朱見深煽情道,“李卿一心為國,天地可鑒……”
“好了好了。”李青趕緊打斷,起了一身雞皮疙瘩,毫不客氣道:“皇上你這也不行啊。”
朱見深:“……”
你以為我不想,可這才大半年光景,哪有那麼好掌權……朱見深哼道:“永青侯來,不會是消遣朕的吧?”
“我沒那麼無聊。”李青好笑搖頭,“這次,我是真的給你獻策來的?”
“哦?”朱見深精神一振,“你又有計?”
“武舉!”
“好啊!”朱見深一擊掌,大笑道:“朕也有這個想法,真是英雄所見略同,李愛卿不愧是三朝元老,嗯……甚好。”
頓了頓,道:“不過計策是好,卻也得能施行才是,百官可沒那麼好說話……”
随即又是一笑:“但朕有李愛卿,想來他們也不敢跟你對着幹。”
李青翻了個白眼兒,“他們都敢跟你對着幹,怎麼就不敢跟我對着幹?
當然,若我軟硬兼施,是能幫着皇上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下去,但效果定然大打折扣!
真正的大決策,還是要在規則中運作,強來是行不通的。”
朱見深颔首:“朕洗耳恭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