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2章(第4頁)

“先生,我真是服了,沒想到你不僅跟文臣幹仗厲害,處理事務也是一把好手。”石亨心悅誠服,舉杯道:“活該你當大帥。”

李青搖頭失笑,舉杯就唇,剛喝半杯便停了下來,道:

“你也别真做甩手掌櫃,多去看看,你在軍中的影響力還是挺大的,督促他們一下,離三九天可不遠了。”

“成,這都不叫事兒。”石亨笑着點頭,“明兒我就去轉轉,讓那群兔崽子麻溜點兒,娘的,可别被蠻子比了下去。”

李青蹙了蹙眉,糾正道:“這種話,以後還是不說為好,他們已經投靠大明了,雖然不是漢人,卻也是大明人,不利于融合的話,别再說了。”

石亨撇了撇嘴,沒反駁,卻也不以為然。

李青不禁苦笑。

關内關外大融合,是一個很長的過程,除卻地理因素,人心也是一道天塹。

這時代,華夏民族自豪感、優越感,不是一般的強,簡直……刻入骨髓!

上到皇帝,下到庶民,皆是如此。

大明以外,盡皆蠻夷!

哪怕是太監,都一口一個蠻夷。

這并不隻有文人才如此,而是……大明所有人。

華夏,有禮儀之大故曰夏;有章服之美謂之華!

這驕傲發自内心,并非刻意為之。

不過話說回來,文人常稱:四海之夷,不習教化;倒也不全是為了貶損而貶損。

确有好多小國,還未開化,甚至…還處于原始野蠻階段。

這種偏見并非毫無依據,尤其是對元人,這個入主中原百年,且對漢人造成了很大傷害群體;

盡管過去了百年,仍有許多人不待見他們,這也對真正融合帶來了極大阻力。

這可不是皇帝說一句,“以後都是一家人。”就能解決的,人心裡的成見,可沒那麼輕易消失。

當然,有民族自豪感,是件大好事;記得曆史,尊重曆史,也很有必要。

不能扼殺!

李青歎了口氣,道:“你多看着些将士們,人家來投奔大明,咱們至少不能冷眼相對,這一步棋十分關鍵,不容出錯。”

“昂,放心吧。”石亨點頭,“我雖沒讀過什麼書,卻也知道輕重,不會誤了國策。”

李青輕輕點頭,将剩下半杯酒一飲而盡,道:

“對了,這次來的時候皇上特意囑咐,讓我多關照一下撫甯伯朱永;這個人我不熟悉,你和他打過交道,覺得此人如何?”

石亨一仰脖,又是一杯酒下肚,他喝得有些急,咳了好一會兒,才道:

“還不錯,在打仗方面有一定天賦,為人也比較低調,個性不張揚,比較謙虛,頗有…姑且算是儒将風範吧。”

石亨又咳嗽了幾聲,繼續說道:“他應該是得到了皇上的暗示,做事很有積極性。”

“嗯…”李青緩緩點頭,“改日我觀察觀察,真如你說那般,倒是可以培養。”

頓了頓,“你上歲數了,這酒啊……解解饞也就是了,莫貪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