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(第10頁)

這麼做,是為了把建議權、決策權做深度捆綁。

誰料,朱見深也不白給:不就是挨罵嗎,老子都習慣了,反正老子不會再下場了。

不過該說不說,内閣三人确實感動。

雖然沒達到最終目标,但皇帝的确稱得上夠義氣,自己挨罵,讓他們站穩腳跟。

盡管目的不純,卻也實實在在幫了他們。

這一波君臣較量,稱不上誰輸誰赢,雙方都有收獲。

次日早朝。

君臣之禮過後,朱見深直入主題,以愛民為由推行加強版《勞動律法》,以發展手工業為由,減輕一捏捏商稅,

他這邊話一出口,那邊内閣立即出班反駁……

六部一看打起來了,頓時精神大振:呦呵,還有這好事?

第79章

歲月,亦有奪不走的東西

折中,在廟堂是經久不衰的慣用把戲!

六部大佬們很快就察覺出了苗頭,頓感大失所望,知道這隻是演給他們看的,其最終結果早已内定。

隻是,他們并不知道底線到底在哪兒。

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貿然加入隻會讓自己被動,六部盡管不甘心,卻也隻能做個旁觀者。

此番廟堂鬥争六部完敗,吏部尚書都引咎辭職,他們的心氣兒也沒了,熄滅了出頭想法。

唉,隊伍散了,不好帶啊……

對于内閣,他們是憤怒的,然,如今局勢不容他們過分指手畫腳了,至少很長一段時間是這樣。

尚書、侍郎緘口不言,安安靜靜充作看客,看其表演。

不過,朝堂并未因他們沉默變得冷清,反而更熱鬧。

内閣跟皇帝‘頂牛’、都察院左右副都禦史聲援,通政使司通政使、太常寺卿、大理寺卿、詹事府詹事……搖旗呐喊,好不熱鬧。

就連六部的中層官員,都不乏聲援者。

一時間,内閣成了為官請願的好人,光芒萬丈。

當然,不乏有聰明人看出其中貓膩,但内閣大勢已成,順勢而為才是最優選擇,何況,他們也是受益者。

當朝堂聲音趨于統一之時,贊揚不夠賣力,也是不被允許的。

一番争執之後,皇帝最終還是妥協了。

削減了《勞動律法》,并将商稅降低至商品價格的三成,同時,還取消了商品出海限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