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宏受寵若驚:“皇上,微臣未立寸功……”
“誰說這是給你的了。”朱見深哼道,“這是李青的錢,他去日本國了,你幫忙帶回金陵去吧。”
“這樣啊,臣遵旨。”李宏讪讪一笑,大緻明白了什麼。
~
李宏走後,朱見深這才喚人來,将大箱子搬進内殿,開始觀摩……
“可算是等到了。”朱見深搓着手,就像是書荒許久的老書蟲找到了神作一般,興奮的不行。
不過,當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打開之時,不由呆愣當場。
“洪武十五年,夏?”
朱見深一臉懵,喃喃道:“那時候,于謙都還沒出生的啊。”
他百思不得其解,狐疑道:“莫不是這厮在胡編?”
想了想,李青又不是那樣的人。
“還是說……他是根據實錄中的事件,進行的自我注解?”朱見深撓了撓頭,“這貌似也說不通啊,自太祖實錄,到中宗實錄足有數百萬字,他看得過來?
即便如此,那也應該是從洪武元年,幹嘛從洪武十五年開始呢……”
朱見深很困惑,他将大箱子中的書整個倒騰出來一一比對,無奈發現,洪武十五年确實是第一本,沒有更早年份的了。
“可惡,既然以洪武朝做起手式,為何不從洪武元年開始啊!!”朱見深強迫症發作,氣得想罵娘。
無能狂怒之後,隻能接受現實。
“算了,有總比沒有強,且就少了十五年,也沒多大打緊,待他下次回來再讓補吧。”朱見深歎了口氣,這才繼續看下去。
這一看,就沉浸進去了……
相比枯燥寡淡的實錄,李青寫的這些可就精彩多了,不是說文采多好,而是它有故事性,并且對廟堂鬥争,國策施行,大事件等等,都進行了詳細注解。
就跟……親身經曆一般。
朱見深可以肯定,李青沒有胡編,因為書中所寫大多都記載在實錄之中,且看了這個,很多不合理的地方,以及他看實錄時的困惑,都迎刃而解了。
這厮是怎麼做到的?
朱見深不禁驚歎。
“好東西呀好東西……”
他廢寝忘食,除了上朝,處理奏疏,其餘時間都待在乾清宮内殿看書,後宮佳麗都顧不上了。
這種刻苦精神,直教寒窗苦讀的士子汗顔。
…
半個月後,汪直返京。
朱見深這才從神作中走出來,開始着手清算行動。
案子是汪直查出來的,自然要讓其威風一把,這樣也能幫他吸引火力。
這些,朱見深早就算計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