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以,”李青點頭,“不過,你肯定不能不告而别,不然會出亂子的,必須得有個人知道詳情。”
朱見深苦笑:“太子這熊樣你也看到了,讓他接位就跟要他命似的,要是朕告訴他出去遊曆,隻怕是……打死這逆子,他都不會同意。”
“不一定非要跟他說。”李青笑道,“也可以是太子的生母啊。”
“小紀……”朱見深沉吟,俄頃,點頭道:“這倒是個好主意。”
李青見他如此,心中大石緩緩落地,輕笑道:“那就這麼說定了,你好好養病,别的事交給我。”
“嗯…。”
~
次日清早,李青給朱見深診治過,便回連家屯兒了。
這事兒不用想也知道情形,肯定是朱見深傳位太子,太子請辭,百官勸阻,如是者三,半推半就之下,得以施行。
畢竟……那群人對朱見深這個皇帝,實在喜歡不起來。
不過,真實情況跟李青想的還是有出入,李青到底把這些人看得太不堪了。
尤其是文官,他們心理上讨厭朱見深不假,卻無法接受朱見深這麼做。
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,終歸還是有些文人風骨的,對于禮法,他們看得很重。
皇帝精氣神兒還在,又不像大限将至的模樣,哪能傳位太子?
退一步說,哪怕皇帝真是天命将盡,那也得等到天命終結後,太子才能繼位。
父死子繼!
父還活着,子哪有繼承的道理?
當然,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,比如……正統北狩,景泰繼位。
可那是建立在,國不可一日無君,且江山動搖的基礎上。
真要說的話,唐朝倒是有個典型:李淵、李世民。
問題是,李淵是被逼退位的。
縱然唐太宗千古聖君,但在這個事兒上,卻實令人不恥,在文人心中,這是大逆不道。
大明以孝治國,尤為重視孝道,他們豈可答應?
真實情況是,三辭三讓後,太子答應了,百官不答應,甚至……公然在朝堂上詈罵太子大不孝。
朱佑樘心裡苦,但,朱佑樘沒法說。
最終,朱見深下了中旨。
可哪怕如此,群臣依舊抵觸,他們沒辦法違逆,便都去跪了宮門……
~
“铛铛铛……”
“進。”
王守仁推門進來,見李青懶洋洋地倚在躺椅上,眯着眼假寐,拱手道:“打攪先生清淨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