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(第10頁)

“大明的人口之多,在曆朝曆代從未出現過,因此,無法借鑒曆史,隻能走一條全新,且适合大明的路。”

“具體點兒呢?”李青興趣更濃。

王守仁皺眉沉思,良久,道:“在商!”

李青眸光愈發明亮,“繼續說下去。”

“太宗英明,施以攤丁入畝這一利在千秋的國策,按耕地多少來收稅,極大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弊病。”王守仁道,“曆朝曆代,土地兼并都是帝王頭疼,拼命遏制,卻無法根治的弊病,大明……也未完全遏制,卻是做得最好的一個。”

“是啊,确實沒有完全遏制。”李青輕歎。

王守仁卻道:“已經很好了,大明建國至今已有百餘年,國力一直在向上發展,未曾下滑過,大明今日能有如此氣象,本身就是個奇迹。”

頓了下,“人口的暴漲,歸功于永樂、宣德時期引進的新型農作物,持續暴漲,則歸功于百姓有地種。”

“未來,也必須要牢牢管控住土地兼并,才能杜絕出亂子。”王守仁道,“曆代王朝走向末路,多是土地兼并的太嚴重。”

“在我看來,大明之所以能将土地兼并壓到最低,并非全是攤丁入畝之功,甚至這都不是主要原因。”

李青笑意濃郁,“在海商。”

“對,海商的巨大利益,極大程度上吸引了富紳目光,不然,僅憑攤丁入畝,并不能大幅度阻止他們兼并土地,因為即便按耕地畝數交稅,他們依舊有的賺。”王守仁說道,“所以,未來還得繼續以海商為重點發展。”

“嗯,說得好啊!”李青對王守仁的評估,又上了一個高度。

他還不到二十歲,未來有大把時間成長……李青問:

“還有呢?”

王守仁想了想,苦笑搖頭:“我能想到的,也隻有發展商業這一條路了,強加一條的話……吃大戶。”

李青笑道:“你能想到這些,已屬難能可貴,廟堂公卿也未必比你見識廣,很不錯了,不過,吃大戶那是走投無路的辦法,尚不能施行。”

頓了頓,“實不相瞞,我現在就在為發展商業憂慮。”

王守仁詫異道:“太上皇英明,新帝亦不糊塗,先生何不直接上達天聽?”

他覺得以李青跟朱見深的關系,這個并不難。

李青苦笑搖頭,“你可知,商多為官紳,官紳做大會倒逼皇權?”

王守仁呆了呆,随即頹然道:“這還真是……難解啊。”

他沉思許久,也想不出解決之法,問:“先生早早就發現了問題所在,且也主張重視商業,應該有一些計劃吧?”

“是有一些,不過,我還需去一個地方,核實一些事情。”

“去哪兒?”

“保定府。”

“保定府離京師并不遠……”王守仁沉吟,繼而笑道:“先生既有大事要做,那這弓射緩一緩便是,不能因為我的小事,誤了國之大事。”

李青伸了伸懶腰,“倒也沒有這麼急,我還要先演算一番,找找纰漏。”

“這樣啊,”王守仁總算知道,李青為何一副疲憊模樣,僅是今日他聽到的這些,深入研究的話,就讓人頭疼不已,何況……

王守仁也有些好奇:“先生,是什麼讓你如此的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