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(第4頁)

“好吧……。”朱厚照歎了口氣,道:“來人,傳旨内閣,讓他們來禦書房票拟……”

~

“開京衛武學?”

“準确說,是重開京衛武學。”李青道,“太祖在晚年時就曾開辦過,說重開才對。”

搬出老朱後,内閣四人果然冷靜了許多。

劉健沉吟道:“京衛武學隻昙花一現,具而細化的制度也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中,想重開……難度不小啊!”

“武學必開!”朱厚照先定了調子。

幾人:“……”

謝遷看向李青,問:“李先生可有高見?”

“高見不敢當,不過拾人牙慧罷了。”李青道,“大明文有縣學,府學,國子監;武亦當如此!”

李東陽沉吟道:“縣學,府學,京衛武學?”

“不錯,文舉和文學院挂鈎,武舉和武學院挂鈎,如此一來,大明定可文武兩開花!”

楊廷和皺眉道:“且不說開辦武學需要花費的物力财力,生源從何而來?”

“恩蔭。”

“啊?”楊廷和一呆,驚問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世襲?”

李青呵呵笑了:“軍戶世代隻能參軍,怎麼,責任讓人家扛,好事就不給人家呗?”

頓了下,補充道:“這裡的恩蔭自然不是指全部,是要經過考核,通過條件篩選,有了這條上升通道,将士們也有了上進心不是?”

李東陽緩緩道:“按照先生的意思,這個恩蔭隻針對軍中上層,亦或說……勳貴及府兵制度下的軍官?”

“前期隻能如此。”李青點頭,“這樣可以最快,最大限度的發展起來,待體系成熟,再全面開放。”

朱厚照道:“朕覺得很合理,首先,募兵制的待遇要稍好些,而且這些剛參軍的都還沒混到軍官呢,也不會有心理落差,如此還能撫慰府兵制度下的軍戶。”

楊廷和緩緩道:“皇上言之有理,然……”

“楊卿覺得合理就好。”朱厚照打斷他,道:“憲宗重開武舉,然,這些年下來,無論是參加武舉的人,還是通過考試錄用之人,都少的令人發指,這是對武學培養不夠的原因所緻;

若開辦京衛武學,情況定會大為好轉!”

楊廷和沉默。

三君子也不言語了。

皇帝說的不錯,可是……這樣做,衆文官受得了嗎?

這就是我對文官有偏見的主要原因……李青歎了口氣,道:“幾位大學士若有難處,不妨說出來。”

幾人面面相觑,最終,李東陽道:“如此大的變革,必會引起政權動蕩,隻勳貴還好,可這……唉。”

劉健接過話頭,道:“請皇上三思,京衛武學實不宜開辦。”

權力是把雙刃劍,不能傷人,便要傷己,募兵制還好,可若開辦京衛武學,内閣仍不作為的暗中支持,必将自絕于文官集團。

屆時内閣可真就成了隻有幾個大學士的光杆司令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