屆時内閣可真就成了隻有幾個大學士的光杆司令了!
除了老老實實的做皇帝秘書,再無話語權可言。
他們的心不壞,他們也想做出一番成績,想為國為民做些好事,可這是建立在他們能行使得動權利的基礎上。
沒有下面人支持,沒有下面人服從,他們的主張,他們的話語,全都會成為妄想,妄言。
他們也難,兩頭為難。
處在這個權利旋渦中心,他們許多時候己不由心。
沒辦法,不順着自下而上的推力往前走,就會被踐踏而過,徹底淪為踏腳石。
到頭來,隻能在折中之下,盡可能的圓滿。
不可否認他們在付出,在盡力做事。
隻是真的能圓滿嗎?
不過是自以為是的自我感動罷了!
第37章
新世界大門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
其實,李青又何嘗不是?
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好青年,他本該是皇權的對抗者,結果卻成了皇權的堅定擁護者。
非是他想這般,而是不這麼做,他根本無從施展胸中抱負,大明亦不會有今日。
自下而上,除了被和光同塵同化,根本改變不了封建王朝的格局。
基于此,他走了一條跟所有人截然相反的路。
——自上而下!
先保障皇帝的利益,再借助自上而下的權力去改變。
本質上,李青這條路更腐舊,不過,效果卻很好。
而如李東陽這些人,卻無法做到李青這般,不是能力原因,而是環境所緻。
一來,他們沒有李青的見識;二來,他們是自下往上走,在此過程中,不可避免的和一些人形成利益共同體;三來,他們不似李青,孑然一身,無欲無求。
封妻蔭子,光耀門楣,青史留名……這些是追求,也是羁絆。
謝遷深吸一口氣,道:“皇上,老臣有直言陳奏。”
“說!”
“皇上,縱觀中原王朝千年來的曆史,除了建國之初,随着王朝發展,終以文官治國為主旋律,何也?”
他自問自答:“國家穩定之下,文治才是保國安邦的不二之選,臣非抨擊武備,養兵千日用兵一時,這個道理誰都明白,可總要結合現實不是?
猶以大明這個階段為甚!
眼下說四海承平,卻有些誇大,然,關外之患并不能動搖我大明根基,憲宗皇帝改土歸流之下,土司亦安穩下來,今大明農耕方面有高産作物,工商業亦發展興旺,甚至……國家在緩步轉型,文官治世的政治格局非人力所能改變,哪怕皇上您……也不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