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傍晚還有挺長一段時間,李青坐起身,開始思考募兵制,京衛武學,京察,相關事宜。
尤其是京察,李青覺得若能設為永制,利遠大于弊!
……
第44章
地主家的傻兒子
李青的話,很快就得到了驗證,各種麻煩事紛至沓來,朱厚照忙的不可開交。
臣下沒跪宮門,表面上也沒怠政,可仍是能讓朱厚照焦頭爛額。
不過,少年人不服輸,反而被激起了好勝心。
…
太祖實錄,太宗實錄,仁宗、宣宗……朱厚照忙碌之餘,也在廢寝忘食的輸入。
許是被李青點醒,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,再看這些實錄,他有了全新的認知。
同時,那本類似小說話本的《大明轶聞錄》,也被他時常翻閱。
這本書真可謂是寶藏,不僅趣味性十足,且滿滿都是幹貨,看着不累得趣兒,還能增長見識,開闊視野。
這書真是出自正統皇帝之手?
朱厚照産生了深深懷疑。
他覺得,這本書出自永青侯李青才合理。
這麼長的時間相處,他百分百确定李長青就是李青,包括正統朝的李青,都是那個洪武朝入仕的李青。
醫術,武藝,人心的把握,政治的理解……沒有百餘年沉澱,沒有久居廟堂的履曆,萬沒可能達到如此境地。
朱厚照相信自己的直覺,亦相信自己的判斷。
雖說長生太匪夷所思,可若不是這般,将更加匪夷所思。
“他這個長生到底是怎麼來的啊?”
朱厚照費解。
他接觸過很多聖賢之外的東西,什麼道教,佛教,伊斯蘭教……五花八門的學術教派,多少都有涉獵。
可長生……
當然,長生自也有被提到,然,都是一眼假,太過虛無缥缈了。
什麼輪回啦,位列仙班啦……聽着就不靠譜。
相反,活生生站在面前的李青,才是最有力的證明。
沒有騰雲駕霧,沒有佛光萬丈……等神仙的手段,看似普普通通,除了武藝表現的稍微超标一些,與常人區别并不大。
可就是這樣,卻更具沖擊力。
“洪武十五年醫治孝慈皇後,錦衣衛千戶,鎮撫使,仙人張邋遢……”朱厚照歸納這些時日對李青的了解,可他還是無法将這些全部串聯在一起,更無法讓其合理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