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吧,我沒寫。”李青光棍承認,一副你看着辦的樣子。
朱厚照震怒,卻還真沒辦法拿他如何。
看吧,非得問出來,搞得咱倆臉上都不好看……李青無語,不過,這些年朱厚照确實辛苦,也不能苛求過甚了,李青退了一步,道:
“有暇我補上,托人給你送來。”
“親自給朕送來!”朱厚照得寸進尺了。
“可以!”李青答應,道,“不過,你不能偷懶,做皇帝的态度要端正,大明的江山社稷,百兆生民……”
巴拉巴拉……
“不是……有完沒完了啊?”朱厚照見他嘚啵嘚個不停,終于忍不住了,“長舌婦都沒你這麼能說,越老越頑固。”
這孩子……李青一瞪眼,擡起手,卻沒落下去。
“你先忙公務吧。”李青起身便走。
“呦,生氣啦?真生氣啦,不會吧……”
李青沒搭理他,徑直走出大殿……
~
入臘月的京師很冷,不過李青卻沒了沉重心情,一來,糧食危機不會上升到大明存亡的高度,二來……歐洲那邊還要更冷些。
人就是這樣,在見識過旁人還不如自己,亦或還有人跟自己一樣倒黴之後,難過的心情就會舒服很多。
京師大街人流量很大,百姓們的衣服普遍厚實,雖說大多都是裡三層、外三層,裹着各種衣物,瞧着臃腫且不美觀,卻能有效禦寒。
紡織業的發達,大大降低了衣物成本,百姓普遍也能消費的起了,隻是較之南方,尤其是江南地區,北方百姓的生活卻是要清苦一些,哪怕這天子腳下的京師。
不過,李青很滿意了,眼下很好,以後會更好,沒什麼可杞人憂天的,至少,百姓們都很滿足……
路要一步一步走,飯要一口一口吃,田稅的改革,農肥的改進,農具的改良……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,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?
戲院、茶館……多年不見,倒是出了不少本子,聽着頗為得趣兒。
盡興之後都申時了。
李青想了想,小院兒還要收拾一下,便沒再進宮,直接回了連家屯兒。
這次他沒再不走尋常路,放置在門樓的鑰匙還在,李青取下打開門,走了進去。
小院還是那個小院,隻是長時間不住人多了些雜草,看得出來,這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有人打理,可能也就這兩年才懈怠,柿子樹、石榴樹光秃秃的,不過竹子十分耐寒,依舊保持着青色……
逛了一圈兒,李青推開客堂門,久不住人,空氣中滿是灰塵氣味,桌上、椅上,也鋪了層厚厚的灰,角落處還有蜘蛛網。
李青伸了個懶腰,準備來個大掃除,不料,剛打來一盆水,院門就被敲響了。
“李先生,在下楊一清,你在家嗎?”
“門沒鎖,請進。”
門被推開,楊一清走進來,拱手道:“聽皇上說先生來京了,便想來與先生一叙,不打擾吧?”
“不打擾。”李青笑笑,“進屋說吧。”
簡單清理出一張桌子,兩張椅子,兩人相對而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