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(第2頁)

楊廷和沒辦法拒絕了。

回望了眼乾清宮,暗歎了聲,道:“勞公公帶路。”

“臣楊廷和,參見皇太後娘娘。”

“楊卿家快快請起。”張氏虛扶了把,道,“皇上他……可有說什麼?”

“娘娘是指……?”

張氏臉上一熱,糾結片刻,擡手揮了揮,左右盡皆退下。

張氏嚴肅起來:“昔年宣宗英年早逝,當時張太後……唉,如若照兒轉危為安,那是天大的好事,如若……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……”

“娘娘!”楊廷和語氣稍稍加重。

張氏一滞,悻悻道:“楊卿家誤會了,本宮并無幹政之心,隻是……承繼大統事關重大,本宮有些心憂罷了。”

楊廷和沉默以對,心中卻不爽到了極點。

皇帝反感後宮幹政,事實上,朝臣亦如是。

國之大事,在君在臣,可不在外戚。

大臣對外戚是相當戒備的,曆來如此。

就拿唐朝的武曌來說,在這時代,她可不是什麼正面人物,甚至由于她的關系,導緻‘高宗’這個廟号都帶有貶義了。

當然了,真正把‘高宗’廟号搞臭的是宋高宗。

“吉人自有天相,娘娘倒也不必過于憂慮。”楊廷和隐晦提醒,“當初誠孝張皇後,是宣宗皇帝明發旨意。”

同樣姓張,同樣是太後,張氏難免動了些心思。

政治場上的頂端玩家楊廷和又哪裡看不出來?

張氏一時間啞口。

好一會兒,郁憤道:“楊卿家竟如此作想……哼!惡意揣測太後,當真是好生放肆!我兒還沒怎麼着呢,怎麼?這就想架空皇室了?”

好大一口鍋砸來,楊廷和可不敢接,忙跪地叩頭:“臣豈敢,是臣以小人之心度……臣有罪。”

張氏郁氣難消,卻也沒再發難,她平息了下心中憤懑,重新溫和下來。

“哀家隻是想知道……皇上可有做決定?”

“臣不知。”楊廷和搖頭。

張氏沒壓住怒火,拂袖道:“退下!!”

“是。”

楊廷和起身,心頭卻格外沉重,走了兩步倏地一頓,霎時間,他福至心靈,試探道:“娘娘更希望……誰來繼承大統?”

張氏一僵,見楊廷和不似開玩笑,遲疑道:“本宮以為……興獻王長子更适合。”

果然。論遠近親疏,興獻王之子與皇上這一脈最近,且朱厚熜與皇上同輩,若他來承繼大統,太後便還是太後,自身權益受影響最小,那麼……自己是否可以利用這一點呢?

楊廷和怦然心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