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0章(第2頁)

卻聽朱厚熜自語道:“與其猜來猜去,倒不如驗證一番,朕記得永青侯李總兵之孫,好似是江南水師的鎮撫使……,還有第一任永青侯的信息……亦可從太祖、太宗實錄上一探究竟……”

朱厚熜籲了口氣,道:“去,着人把所有的實錄送來,不要這精華版的,要全版的實錄!”

“皇上,這……有必要嗎?”黃錦不理解,覺得皇帝真的要魔怔了,“完整版的實錄……看到啥時候是個頭啊?”

“快去!”

“……是,奴婢這就去。”

黃錦滿心無奈,行了個禮,去忙活了。

……

随着永樂大典的抄錄、正德實錄的編撰相繼出台,一向輕松悠閑的翰林院忙得都冒煙兒了,僅半個月功夫,就有人被累趴下了,實在是工作量太過龐大。

《永樂大典》可是足足三萬萬又七千萬字,他們這點人……根本不夠看,必須得請幫手來……

朱厚熜也想盡快完本嘉靖副本,便又撥經費在民間請書法大家來幫忙,不過,他對經費的花銷用度計算的極為缜密,且錢不走戶部,而是讓張永負責報銷。

寫廢掉的宣紙都要以舊換新,休想以此薅羊毛!

對錢,朱厚熜無比在意,何況這還是内帑出錢……

當然,答允衆大佬的補貼朱厚熜還是落實到位了,每人一百兩,兩匹絲綢,另贈墨寶一副。

這期間,朱厚熜除了上朝理政,批閱奏疏,其餘時間要麼去監督一下嘉靖副本事宜,要麼審閱一下武宗實錄的編撰,但更多的時間都在《大明轶聞錄》的原作者身上……

從書本紙張來看,這部經典成書時間并不算很長,可從内容來看,這部經典絕不是成化朝的臨時起意。

随着深入了解,朱厚熜愈發覺得自己那荒謬的推斷……更可能是事實。

“小棒受大棒走,不能陷君父不義……”朱厚熜啧啧道,“我太祖皇帝脾氣還是蠻好的嘛……”

“衆裡嫣然通一顧,人間顔色如塵土……嗯,還是個風流才子……不過這解讀未免太過了。”

“與太宗一起招降乃兒不花……”

“與藍玉、李景隆一起掃蕩北元王廷……嗯,雖寥寥數筆,可這背後功勞卻是不小,就是……怎麼老是監軍啊?”

完整版實錄更加枯燥乏味且冗長,可關乎永青侯的記載,卻能給嘉靖帶來驚歎的同時,還有種極強的趣味性。

漸漸的,朱厚熜也不覺得枯燥了……

監軍,

監軍,

還是監軍……

千年老二永青侯?

眨眼夏去秋來,朱厚熜終于讀到了第一任永青侯下野!

“下野做道士去了?”

朱厚熜傻眼,再往下翻,便沒有關于第一任永青侯的任何記載了。

下野去了哪兒,沒記;什麼時候死的,沒記;死在了哪兒,沒記。

好歹也是有大功績之人,好歹也是世襲侯爵,咋就這麼潦草呢?是了,這厮得罪的人着實太多了……朱厚熜既釋然,又惋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