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此,朱厚熜的解釋是——國師殿是朕用來和内閣大學士商讨國事的地方!
聞言,諸大佬自動腦補——皇帝是為了面子,故才如此。
畢竟,有些事不好在朝堂上拿出來。
細一思量,覺得這樣也挺好,無形中又将内閣的地位擡高一大截兒,六部尚書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兒,奈何閣部之争早在弘治朝就定了調子,又兩朝下來,六部俨然支棱不起來了。
幸賴,如今的内閣大學士,多是從六部大員之中挑選,倒也不是很難接受。
這件事并沒造成多大風波,短暫的錯愕之後,大家便又将注意力集中在改制革新上。
權力場素來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沒有什麼絕對的秘密。
主流的守舊派官員早已做好了準備,就等着小皇帝出招了。
朱厚熜也沒讓他們久等,晚秋未完,便将《一條鞭法》正式搬上朝堂……
結果可想而知。
有人贊成,有人反對。
支持的人不足三成,幾乎都是以張璁、桂萼為首的大禮重議支持者。
可也有超出守舊派官員預想的重量級人物發聲支持!
比如謝遷。
李公謀,劉公斷,謝公尤侃侃,這句在弘治朝盛極一時的評語,放之今時,依舊有效!
謝遷如今耳也聾,眼也花,可卻不影響說話,相反,耳背反而成了他的優勢。
老家夥的倒戈如晴天霹靂,主流守舊派隻覺天都塌了。
費勁巴拉的促請皇帝請你回來,你給我們來這套?
奈何,謝遷的資曆太老,又過于德高望重,在這位面前,他們這些晚輩後生還真不好如何。
所幸,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。
于是乎,纏綿床榻的劉健愣是被拉到了朝堂上,與昔日老友對壘。
劉斷vs謝侃侃,
其精彩程度,惹得李青都變勤快了,整日前來吃瓜……
群臣亦是直呼過瘾。
然,他們卻都忽略了,兩個老家夥的深刻友誼。
劉謝共事多年,正德朝又以同樣的方式落幕,又豈會真的想置對方萬劫不複?
不過是演戲罷了!
朝堂上吵的兇,私下卻是一團和氣……
同時,在李青的指點,朱厚熜運作、造勢下,本來的三成對七成,卻變成了劉斷、謝侃‘二人轉’。
無形之中,絕對的劣勢變成了勢均力敵!
兩人的‘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’,讓輿..論沒能一邊倒,翰林院、國子監的學士學子,也分為了兩大陣營,各抒己見,指點江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