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9章(第4頁)

隻是這些人忽略了。商人不從事生産,卻能帶動生産,大幅度帶動……

第134章

李浩也難

人總是喜歡拿過去的‘案例’套用到現在,卻鮮有人去深思到底适不适合,能不能套用。

眼下的大明已經逐步脫離農耕,緩步進入工業時代,可這些讀聖賢書,以聖賢之道奉為圭臬的大員,實在令人氣憤又無奈。

倒不是說聖賢之道不對,道理當然對,可是政治……卻要因時制宜。

一味固步自封,到頭來不過是操着好心辦壞事,這樣的人甚至比純粹的壞人還要可惡,可怕。

更讓李青無奈的是,哪怕是贊同的人,大多也隻是利益使然,并非真心誠意的支持。

李青也隻能安慰自己,隻要結果是好的就可以了,别吹毛求疵……

~

從商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,到商會的條條框框,以及其享受的福利、承擔的責任……

從辰時末,到午時初,李青掰開了、揉碎了,與内閣,也與朱厚熜詳細闡述其功能,對大明國民的利好影響。

說的喉頭發幹,嘴皮子冒火,總算是将這些人掰回來了一點點。

再多,就不行了。

改動一個人的三觀并非易事,越聰明的人,越難……

李青‘噸噸噸’飲盡發涼的茶水,正色道:“這是利國利民的國策,運作得當大明會更進一步興盛下去,未來更是能搶在最前頭邁進另一個時代,其影響深遠,猶在一條鞭法之上,還請諸位大學士認真對待!”

黃錦一個旁觀者都聽懂了,聽得面龐紅潤,熱血沸騰……

隻不過,落在在場之人眼中,卻是黃錦憨傻的體現。

包括朱厚熜!

無他,這些自诩聰明的人,總是堅持自己的理念才是對的,對相左的聲音總會本能排斥,然後找一套自己的道理,予以反駁。

好在,李青拿捏住了嘉靖,嘉靖又拿捏住了内閣,故才能在相對和諧的氛圍下定下調子。

“呼~”李青望了眼外面,朝朱厚熜一拱手,道,“臣先回去了,下午再來。”

朱厚熜忙說道:“中午有膳食送來,先生不必來回辛苦。”

“還是回去一趟吧,下午再來便是。”

見李青堅持,朱厚熜也隻得點頭同意,隻當是李青不想與自己單獨相處,怕自己借機找他要‘仙丹’。

可仙丹卻是不多了。

朱厚熜瞅了黃錦一眼,暗暗使了個眼色。

黃錦會意,躬身一禮,跟上李青背影走了出去……

宮門外。

黃錦追上李青,與他并肩而行,笑着說道:“你剛才在國師殿那一番言詞,咱家聽着都激動呢。”

李青說道:“可也隻有你一個人激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