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9章(第9頁)

李青含笑說:“多謝石大學士好心,我這人就這樣,改不了,也不想改。”

張璁苦歎道:“真要這麼做的話,哪怕内閣也壓力巨大,保不齊又要弄出亂子了,李國師你也說過‘斷人财路如殺人父母’,為何還要執意如此?”

“為了大明社稷生民。”

張璁無言。

李青又說:“張大學士未入仕途的時候,未入内閣的時候,可有今日這般瞻前顧後?”

一句話不禁讓張璁紅了臉,桂萼也是臉上一熱,面孔漲紅。

其餘幾人也沒好哪裡去。

人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,往往能無欲則剛,可擁有了很多之後,卻很難再保持初心。

這是人之常情。

李青也沒逮着機會予以譏諷,隻是道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,初心易得,始終難守。諸位今日之成就,蔭及子孫不在話下,何不争一争那‘萬古流芳’?”

一番話,說的幾人既羞愧,又熱血沸騰,然,内心的激蕩過後,還是回歸了現實。

都是上有老,下有小,宗族又都眼巴巴望着,哪能做到始終堅守?

區别在于有的人底線高一些,有的人底線低一些,更甚者……索性沒有底線!

如李青這般的人,不能說沒有,可也少的令人發指。

試問,又有幾人能放棄唾手可得的嬌妻美妾、錦衣玉食,去過緊巴巴、摳搜搜的日子?

到了他們這個位置,随便動動嘴皮子,甚至,隻要在關鍵時候不唱反調,都不用推波助瀾,便有大把大把的‘好處’湧來。這種情況下,有幾人能纖塵不染?

在這個大染缸走上一遭,鮮有人能清清白白。

且即便真能堅守初心,也大多長久不了,要麼被排擠出政治中心,要麼被迫緻仕還鄉,更甚者……大難臨頭。

李青能如此,一是他無欲則剛,二是他活得久,段位高,且擁有強大的暴力,他這樣的人,不具普适性。

李青自己當然也知道這點。

基于此,他從不要求别人跟他一般。

可以貪财,可以好色……隻要在大事上拎得清、不屍位素餐,就可以了。

内閣這幾人雖說有各種各樣的問題,可總體來說還算可以,尤其是張璁、桂萼二人,有瑕疵不假,可閃光點更多。

單就一個‘一條鞭法’,就無限拔高了李青的容忍度。

李青不是那種隻因一張白紙染上一滴墨汁,就隻盯着黑點,否定一整張白紙。

所以做國師這麼久,李青對内閣幾人一直挺客氣。

當然了,這隻是李青的一廂情願,幾位大學士可一點沒覺着他客氣。

他們卻不知現在的李青早已不再鋒芒畢露,若是在洪武、永樂朝遇上李青,絕對讓他們更不痛快,甚至有人都會被踢出去。

隻是活得久了,看得透了,人也沒那麼大的戾氣了。

不過,這并不代表李青脾氣好,真要大奸大惡,為非作歹,那他絕不會手下留情。

法外執法的事,他又不是沒做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