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6章(第2頁)

張璁怔了怔,失笑道,“還算你有良心,嗯,你覺得史書會如何寫?”

“反正不會有多正面,”桂萼嗤笑道,“你,張璁,獨斷專行,打壓後進,專權跋扈,心胸狹窄……,當然了,我也不會好太多。誰讓咱們壞了人家财路呢?”

頓了頓,“不過,有些事注定掩蓋不了,就如燕王……咳咳,就如永青侯。”

桂萼說道:“永青侯多遭人恨啊,洪武朝,永樂朝……那般跋扈狂妄,幾近無法無天,可史書也隻能對他的人品進行攻擊,對他的功績加以淡化,可事實就是事實,哪怕攻擊人品,哪怕淡化功績,你我,乃至讀我朝實錄的文人士子,隻要不是憨貨,都清楚他的貢獻。”

桂萼看向張璁,微笑說:“我相信,人心都有一杆秤!”

張璁眼眶濕潤,吸了吸鼻子,說道:“是啊,人心都有一杆秤。”

“無論洪武朝的永青侯,還是正統朝的永青侯,大家嘴上說歸說,可究竟咋回事兒,都心知肚明,隻是心照不宣罷了。”張璁輕聲說道,“如今,又有一個姓李的進入權力中心,若他能延續前面兩個姓李的,未來無論再如何打壓三李,再如何鼓吹三楊,前者都會完爆後者。”

桂萼颔首:“說起來,你我能做成此事,多賴他多次出手相助,否則,隻怕你我早就被趕出京師,然後郁郁而終了。”

“說的是呢。”張璁苦笑道,“回想那陣兒最艱難的時刻,我是真的生無可戀,真要是散了那口氣,眼下多半是枯骨一副……唉。”

桂萼爽朗一笑:“熬過來了,就不提那些了。我還是相信,未來人對你我的評價,正面要大于負面。”

頓了下,玩味一笑:“至于眼下這位李國師,會不會延續前兩個姓李的侯爺,嗯……多半很難了。”

張璁想了想,微微點頭:“平心而論,雖接觸不算多,可這位李國師的确是有真本事的,做個首輔綽綽有餘,隻是……前面兩個太強了,簡直離譜,他想與之齊平,難啊。”

“哈哈……秉用兄,還有一個客觀因素沒說呢。”

“哦?”張璁好奇。

桂萼樂道:“因為他不叫李青啊。”

“啊?哈哈……”張璁跟着大樂,笑的直不起腰,一邊輕捶桌面,“相比李青,李子這個名字卻不像出自大人物,哈哈……不,不過,我可以從張璁變成張孚敬,他未必不能從李子變成李青。”

“即便如此,也難。”桂萼說。

張璁愣了愣,繼而又是大笑:“對對,他還差一個永青侯,嗯,這就難了,皇上總不能撤了金陵李家的永青侯,改為……”

說到這,他忽的不笑了。

“怎麼了?”

“子實,好像洪武朝的永青侯也是世爵吧?”

“嗯,還是太祖封的……”桂萼了然,緩緩道,“不止如此,連府邸都是同一座,按理說,都到景泰朝了,且洪武朝的永青侯早已故去,又無子嗣,犯不上再清算……”

“哎?”張璁搖頭,“我不是這個意思,我是說……你說景泰皇帝如此,是不是為了讓李青去奪另一個李青的氣運,以便更好的統治群臣,治理江山?”

子不語怪力亂神,可鮮有完全不迷信的人。

哪怕這些讀書人,多少都也信一些,甚至還有人為了仕途通達,給先人移墳,希冀挪一個風水寶地,能旺一旺自己。

當然,這樣做的并不多……

“這麼說就太牽強了,景泰皇帝這般做,多半是為了收攏皇權……”桂萼笑了笑,道:“不玩笑了,說正經的,這位李國師年前匆匆來了一趟,後又人間蒸發了,隻怕此人……并不迷戀權力場,甚至……胸無大志啊。”

張璁搖頭道:“他若真的安于享樂、清心寡欲,就不該來這權力場,他若真想獨善其身,更不會去得罪人,來幫扶你我施行一條鞭法。”

桂萼微微颔首:“是這麼個理兒,這個李國師……還真是讓人看不透,看不懂。”

“我相信,用不幾年,他肯定會再入朝。”張璁說道,“時代變了,大明文臣再難回到弘治朝,可多數人還未意識到。不久的将來,定會有許多人為此付出代價。”

“這跟李國師回來有關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