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煉丹。”
“我有答應你嗎?”李青哼哼道,“你就偷着樂吧,大明皇帝都沒這麼拿捏過我。”
黃錦:(6107へ6107╬)
黃錦往地上一蹲,背對着他,不搭理他。
李青好氣又好笑。
半晌,
“明兒個。”
“哎,好。”黃錦轉過大胖身軀,咧嘴大樂。
“……德性。”李青打了個哈欠,“回去吧,明兒個記得帶上藥材。”
“你想吃什麼?我一塊給你帶來。”黃錦問。
“随便。”李青耷拉下眼皮,“記得把門帶上。”
~
李國師回來了。
消息很快席卷開來,一石激起千層浪,讓人難以平靜。
這個國師雖沒做過什麼驚天地、泣鬼神之事,可為數不多的幾次插手朝局,都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。
其中,最讓人側目的就是一條鞭法引起的閣部之争,李國師不僅明确支持一條鞭法,還明确支持内閣,且還讓他給做成了。
誠然,之所以能成,皇帝的強硬态度才是關鍵。
可李國師能影響到皇帝決策,足見其能量之大。
如何不忌憚?
忌憚之餘,也不禁憤怒!
想來就來,想走就走,當朝廷是什麼?
一個名不見經傳,甚至都沒有功名在身的人,有什麼資格做大明國師?
對了,大明從沒有國師這個官職!
李青上午進的宮,下午,就有人聯合鬧事兒了,圍在宮門口吵着要見皇帝。
時下的朱厚熜,可不是當初任人拿捏,動不動就慌得不行的少年天子了。
掌握核心權柄的他根本不懼這些小打小鬧,甚至都沒露面,隻是給内閣下了一道旨意,讓其解決……
如今大明文官,再不是當初楊廷和那會兒,一人振臂一呼,群起響應。
人心已然散了。
一邊憧憬着當初的‘盛大景象’,一邊又為自己的利益得失考量,想既要又要,結果卻是越來越弱勢。
當然了,最主要的原因是,沒有再出現一個像楊廷和那樣的政治人才。
本來楊慎是可以繼承父親衣缽,挑起臣權對抗皇權的大旗,然,朱厚熜的一莽到底,雖險些釀成大禍,卻也扼殺了這種情況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