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祀過程非常嚴肅、正式,不過,整個流程并不繁瑣,也不算隆重。
畢竟,這又不是皇帝的親祖宗。
早上來的,不到正午就結束了。
接下來,就是皇帝回宮,群臣獲得半日假期,各回各家……
李青回家前,與黃錦耳語幾句,又瞧了眼那鞑靼青年,這才離開。
六部九卿及内閣大學士不明就裡,卻也起了警惕之心。官場之上沒有絕對的秘密,普及教育的始作俑者是誰,大家心知肚明。
眼下,見他又是鬼鬼祟祟,不由心裡打了個突。
前幾日,朱厚熜騙蔣氏說,李青是他用來吸引群臣火力的,嚴格來說,并不算撒謊。
一直以來,李青都是非常遭人恨的存在。
曆經十一朝,無不是如此。
嘉靖朝自也不例外,他的存在能很大程度上,使得群臣不過度内耗。
正所謂……
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。
這不,一見李國師憋着壞,原本對内閣三人不滿的六部九卿,當即放下了成見,彙集一處,商讨對策。
“諸位,誰有辦法讓這厮滾蛋!”說話的是吏部尚書。
自上次第一個跳出來,催促皇帝立國本之後,他就明顯感覺皇帝要對付他,這個天官可能做不長久了。
究其原因,還是普及教育惹的禍,他自然痛恨李青。
與他處境一樣的還有戶部尚書,當即道:“同僚之間政見不同很正常,亦當求同存異,然,我大明沒有國師官職,且他走的也不是科甲正途,非我等同僚。”
“不錯!”刑部尚書接言,“況且他還這麼年輕,我們可熬不過他,若坐視他留在京師,持續影響皇上,非大明之福,非百姓之福……”
一陣之後,三個尚書默契的看向内閣三人。
“夏首輔,顧大學士,嚴學士,這種事當内閣來挑大梁,我等的話語權,可比不得你們。”
“是啊是啊……”餘者盡皆附和,“三位大學士,可不能置身事外,袖手旁觀,務必為大明除害。”
三人:“……”
互視一眼,三人之中的兩人,看向一人。
夏言苦悶又無奈。
職權越大,責任越大。
誰讓他是内閣首輔呢。
“諸位稍安勿躁,”夏言硬着頭皮道,“此事……尚不明朗,需靜觀其變。”
“上次就是因為不明朗,才失了先機,緻使大錯鑄成,”戶部尚書恨聲道,“打着愛民的幌子大肆花費國帑,名聲讓他得了,禍害的卻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!”
在這些大員心中,李青的做法純粹就是胡鬧。
從根本來說,李青的主張對他們這個層級的人影響并不大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