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宮廷禦宴,白吃白喝,不去白不去。”
黃錦笑着點頭:“那成,回去我跟皇上說一下,我先走啦。”
李青把玩着玉牌,輕輕颔首……
事實證明,欽天監在預報天氣方面還是有兩把刷子的,傍晚時分便飄起了零星雪花,伴随着逐漸刮起的朔風,體感溫度陡然下降了好幾度。
發了大半日呆的李青緩緩坐起身,歎道:“今年怕不是個寒冬哦……”
慶幸的是之前棉麻價格劇烈震蕩,許多百姓都從中獲了益,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抵抗嚴寒的物質條件,想來,凍死人的現象不會太多。
百姓的生存技能還是挺強的,百餘年來的氣候變幻,禦寒已經刻在了骨子裡,早早就做了諸多措施。
除了要花錢的禦寒之物以外,還有諸多不花錢,卻也能禦寒的東西,被百姓青睐,比如:稻草,楊絮,柳絮……都會被百姓充分利用起來。
不過,這仍不能保證,不會有人熬不過這個寒冬。
尤其是老人。
雖說大明在大力開采煤炭,并用上了蒸汽器械做輔助,從而大大增加了效率,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。
目前隻能充足的供給蒸汽船,距離讓百姓燒火爐取暖,還太遠太遠……
如此龐大的人口,想實現躍遷談何容易。
基礎條件太差了,沒有可學習的對象,一切隻能一點一點摸索着來。
這些客觀因素,可不是靠政策就能突破的,不僅要投入龐大的财富,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用來試錯、培養人才等等。
隻能一步一步來……
李青呼出一口白騰騰的熱氣,自語道:“随着氣候的持續惡化,蒸汽船的使用場景,也會被削弱,對外的海上貿易還行,但對内……運河估計要撐不住了。”
蒸汽機車、鐵軌,李家都研發了出來,不過,現階段隻能輔助開采煤礦,想一下子升級為火車,通往大明南北東西,還有挺長一段路要走。
雖說研發一刻沒停,但相較于嚴峻氣候,仍是顯得緩慢。
時下的大明很強大,很繁榮,很昌盛……卻也很脆弱。
令人無可奈何的是,這脆弱非是人禍,而是來自不可抗力的天災。
要是大明處在漢唐那個節點,大明的興盛,定能再上層樓!
雪越來越大,不知何時,地上鋪了一層淺淺的白,天色也越來越昏暗,眼瞅着都要黑了。
李青去書房拿了本話本,點上蠟燭,倚在床上,蓋上被子,無聊翻閱着話本,思緒卻是飄出了千裡、萬裡……
翌日,
李青起床時,雪已經停了,朔風還在呼呼的刮,将積雪吹得平整光滑。
不願糟蹋了院中白雪的李青,一個縱身,直接從檐下飛到了門外。
“咯吱咯吱……”
走在暄軟的雪上,好似在踩棉花,李青身後留下一排三寸深的腳印兒,顯得孤零零的……
整個連家屯兒都不見一個人,若非有煙囪冒着炊煙,隻怕會讓人誤以為是荒村……
乾清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