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清宮。
暖意融融,不過兩刻鐘的腳程,卻恍若兩個世界。
朱厚熜剛下朝不久,奏疏還沒批閱完呢,見李青進來,笑呵呵道:“先生挺早的啊。”
“你忙你的,辦公時不要分心。”
“……”
朱厚熜放下剛擡起的屁股,繼續批注,期間,不時唉聲歎氣……
“怎麼了?”
“天災呗……”朱厚熜歎道,“每年冬季都是這樣,越來越多了,每年光是赈災錢糧都是一筆觸目驚心的數字,也就大明财政收入良好,這才撐得住,不然,指不定會出什麼亂子呢。”
李青說道:“朝廷的賦稅取之于民,自要用之于民,錢糧不就是用來消耗的嗎?”
“話是這樣說,可壓力着實有些大了。”朱厚熜哀歎道,“照此事态持續發展,終會造成大量赤字啊。”
朱厚熜放下朱筆,問:“先生可有良策?”
“曆來緩解财政赤字,不外乎開源節流,還用問我?”
朱厚熜苦笑道:“節流是不可能節流了,收歸草原,收取西域,普及教育……哪個也放不下、舍不了,隻能從開源上做文章了,對此,先生怎麼看?”
李青沉吟少頃,說道:“隻能想辦法多賺老外的錢了。”
“老外……”朱厚熜忍不住樂道,“先生還挺幽默……”
第436章
秦始皇的三樣遺産
朱厚熜幹脆放下朱筆,起身走至李青面前,問:“道理我明白,可怎麼賺呢?”
李青想了想好一陣兒,說道:“李家正在西方諸國造勢,宣揚漢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号——茶。”
“茶?”
“嗯,西方是沒有茶的,至少現在沒有。”李青說道,“這東西可不能複制,隻要讓他們愛上茶,财政收入定會大大增加!”
“問題是……人家會認可,并追捧嗎?”
李青無語:“這不是在努力了嘛,瞧把你急的,想錢想瘋啦?”
朱厚熜哼哼道:“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,你是不知道朝廷的花費有多大,你要是戶部尚書,你也急。”
李青無言以對。
近些年來,大明财政一直都處在赤字,也就是之前的底子太厚了,這才沒造成影響,這些李青知道,卻不知具體。
沉吟半晌,問:“現在的大明儲備,照此發展……還能撐多久?”
“那得看赈災力度,以及縮不縮減開支了。”
“不節流的情況下,再算上普及教育、收取西域、收歸草原等事宜的持續花費,能撐多久?”
朱厚熜伸出兩根手指。
李青面色陡然難看起來,氣道:“假的吧?朝廷開支巨大我是知道的,可這麼多年的積累,這麼多年的盈餘……怎可能隻能撐兩年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