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有種老父親交班兒之際,兒子問“爹,咱家的錢都花哪兒去了”的既視感。
有那麼一瞬間,朱厚熜覺得自己這個老子還真是……敗家。
半晌,
朱厚熜幽幽一歎,道:“朝廷若一直死捂着錢袋子,就沒有現在的大明,就不會出現九個資産千萬兩的巨富,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百萬家資的大富,就不會有如此興旺的工商業……”
“大明的錢啊,一直都是快進快出,說出來你可能不信,直至成化朝,咱國帑才真正意義上扭虧為盈。”
“朝廷财政真正好起來,其實并沒有多少年,你生的晚,看到的都是好的,理所當然的以為朝廷稅收如此龐大,十朝之積累,再如何也不該低于大明的人口數量。”
“呵呵……可你卻不知,大明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如此高的稅收。”
“嘉靖朝稅收高于正德朝,正德朝稅收高于弘治朝……大明财政收入是一點點變好的,不是一直都這麼高。”
“知道嗎?洪武三十一年的财富積累,僅一個春秋就給敗完了;知道嗎?成祖的豐功偉績,仁宣父子究其一生都未平賬;知道嗎?從成化朝開始,朝廷才真正有了餘錢……”
“從沒有十朝之積累,不過成化、弘治、正德祖孫三代之積累。”朱厚熜唏噓道,“知道父皇接手時,國帑總财富多少嗎?”
朱載坖被一條條爆炸式信息沖擊的七葷八素,好一會兒,才道:
“一千萬兩?”
“接近六千萬。”朱厚熜說道,“當時啊,父皇覺得根本花不完,可事實證明……父皇太天真了。”
“啊?”
朱載坖都驚呆了,想說什麼,卻又不敢。
“很奇怪是吧?明明嘉靖朝的稅收遠超前朝,為何府庫錢糧會越來越少?其實啊,一點都不奇怪,因為嘉靖朝的财政支出更龐大……”
朱厚熜籲了口氣,道,“其實,父皇也不是一接手就大肆花費的,巅峰時期,國帑總财富高達九千餘萬兩,再算上每年的龐大稅收……當時朕覺得就是踩着箱子花,也能花上百餘年,直到那厮出現在朕面前……”
朱載坖試探道:“父皇是說……永青侯?”
“除了他還能有誰?”
朱厚熜連着咳嗽數聲,才道,“起初這厮還算收斂,直至身份大曝光之後,他是裝都不裝了,融合關内外,普及教育,收取西域……朝廷财政年年赤字,從頂峰的九千萬财富,縮水到如今的不足四千萬……其實也沒多少年。”
朱載坖愕然良久,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好。
今日真可謂是大受震撼。
就好比全球首富家的兒子,本以為自己是全天下最富有的人,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接手家族産業時,一看賬目,好家夥……幾個全省首富加起來,都能暴打他。
更讓他萬難接受的是,還有一筆超大額支出擺在眼前。
這一筆巨額支出之後,家族财富幾乎都要清零了。
雖然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,可源源不斷的支出更大。
從富二代變負二代,這種心理落差可想而知。
朱載坖都要裂開了……
怔怔良久,朱載坖問了一個很沒水平的問題:“父皇,國帑總财富可有金陵李家一家之多?”
朱厚熜被問自閉了。
朱載坖也自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