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1章
走私的好處
瞧着這樣的楊慎,李青既欣然,又唏噓,心緒複雜。
楊慎卻是平靜淡然,輕笑道:“永青侯對慎已極為照拂,無需如此介懷。古今多少事,又有幾圓滿?如今求仁得仁,已再好不過,侯爺何必徒增傷感?”
李青籲了口氣,道:“昔日我答應過你父親,要好生照拂你,之前我以為我做到了,現在看……”
“确實做到了。”楊慎微笑道,“武有馬援,文有諸葛,今我效仿前賢,又怎是憾事?”
李青啞然。
“這麼說,倒是我矯情了。”
楊慎笑了笑,轉而道:“侯爺可是個大忙人,今日來不光是叙舊吧?”
李青微微點頭,說起正事:“你在江南任巡撫,對江南的走私情況當也了解吧?”
“了解,不過慎以為這非是壞事。”
“何也?”
楊慎說道:“朝廷對海洋貿易幾乎完全放開,獨日本國除外,主要是因為日本國的銀礦資源太豐富了,可自成化朝起,朝廷就對其大開貿易之門,迄今已近八十年,斷斷續續,零零總總,至少賺了日本國三萬萬兩白銀。時下,日本國的銀礦開采成本越來越高,朝廷又不願放棄高利潤,如若再狠厲打擊走私,日本國人的開礦熱情隻會更低。”
“慎以為,民間走私反倒是好事。”楊慎分析道,“這一來呢,可以刺激日本國人的開礦欲望,這二來呢,可以填充百姓腰包,這三來呢……走私是不交稅,可朝廷并不損失什麼,反而還有的賺。”
李青颔首,示意繼續。
楊慎:“百姓走私賺來的錢不交稅,可百姓走私賺來的錢再花出去……賺這個錢的商賈要交稅,這麼算……走私也就不是走私了。”
“此外,日本國也不隻有白銀,還有許多可用于交易的東西,就拿珍珠舉例,一顆作價一兩銀子的珍珠,流入大明之後,經過一手手轉賣、加工、出售……最終流入市場時,價值可高達五兩。”
“随便一顆珍珠,自流入大明那一刻起,就至少有三到五個大明人獲益其中,百姓有了錢自會花銷,而商稅就是建立在百姓花銷的基礎上,因此我才說朝廷并不損失什麼,至于說還有的賺……也非是無的放矢。”
楊慎正色道:“全面杜絕走私,朝廷财政收入是可以增加,可經官吏層層轉手上交朝廷,再從朝廷層層下放民間,其中的折損……不可謂不大啊!”
李青說道:“如此等同于既打掉了中間商,又以薄利多銷的方式,降低了日本國人開礦成本。”
楊慎一怔,繼而大點其頭:“侯爺一語中的!”
李青思忖少頃,道:“要這麼算的話,民間走私帶來的經濟效益,相比朝廷全面壟斷不僅沒損失,反而好處多多。可不能這麼算,也不能這樣想,因為一旦官方放縱,定然會有大商賈參與進來,到頭來隻會是一地雞毛。”
“侯爺明鑒。”楊慎颔首,“一旦這些大富湧入進來,可真就是損公肥私了,幸賴昔年李宏将軍、李信将軍強力打擊大富走私的餘威猶在,再加上我的引導,就目前而言,局勢尚且在可控範圍,其産生的經濟效益,仍遠高于朝廷全面壟斷。”
李青微微點頭,好奇道:“你是怎麼引導的?”
楊慎默了下,歎道:“逐利是商賈的天性,越是大富,越是貪婪。其實我說的引導,也還是建立在讓他們能分一杯羹的基礎上,說來慚愧……大富的收益,仍要高于走私在第一線的百姓。”
資本的逐利本性,李青再清楚不過,更清楚楊慎一個巡撫,再如何能耐,也沒可能真正攔下要吃肉的‘狼’。
“仔細說說。”
“細說起來太繁雜了,簡單來說就是百姓吃第一口,百姓吃過之後,小商賈才能吃第二口,大富吃第三口,巨富吃第四口。”楊慎簡短截說,“百姓走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小商賈走私罰沒贓款,大富走私罰沒三倍贓款……同樣以珍珠舉例,百姓到手之後,要賣給小商賈,小商賈賣給大商賈……以此類推。”
頓了下,“當然了,之所以能形成這不成文的規定,達到如此效果,少不得諸多官吏的努力,這其中,他們也分得了一杯羹。官紳商雖多為一體,可在有的賺,且搞一線走私犯罪成本過大的情況下,抵觸情緒也不大,基本都遵守這個潛規則。”
李青微微點頭,對此并不排斥。
皇帝還使不動餓兵呢,哪能既要馬兒跑,又要馬兒不吃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