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(第9頁)

另一名弟子則嗤笑一聲:“華湛劍君?前些日子她門下弟子莫名出師,至今住在雲渺峰。這位劍君,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好,否則她的弟子怎麼會和她有嫌隙?”

他臉色陰下來:“這些真君們,道貌岸然,沽名釣譽……”

這話他不敢說得大聲,隻敢小聲發洩。

這弟子以前得到過一本典籍,可是,典籍卻被一名真君以替他參悟的名義騙去。

這名弟子人微力薄,失去至寶後,更是礙于對方的修為和名聲不敢張揚。

隻能吃了這啞巴虧。

這也讓他對這些所謂聲名好的正道真君們厭惡到極點。

反倒是時常赤足、毫無架子,常常快人快語、快意恩仇的宜雲真君合了他的胃口。

這名弟子道:“整個玄清宗,在我看來,看似離經叛道的宜雲真君反倒是最爽利、俠義之人。”

另一名弟子也點頭:“宜雲真君的确不像華湛劍君那般,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。”

言談之間一股對宜雲真君的喜愛贊賞之情。

起初說要去聽希衡講道的那名弟子聽着同伴的話,皺了皺眉頭,很是疑惑:

“諸位真君之間的比較,難道不是比較實力嗎?無論是哪位真君,對我們這些弟子來說,都如鏡中花、水中月,是我們可望不可即的存在,她們是什麼性格,和我們有什麼幹系?”

“就修為來說,宜雲真君的确不是華湛劍君一合之敵,今日華湛劍君講道,我自然要去聽她講道,怎麼諸位的關注點如此奇特?”

其餘人:……

他們也下意識皺眉,好像他說得不無道理。

什麼時候起,玄清宗興起拿宜雲真君和華湛劍君比較性格的風?

為什麼他們一聽到華湛劍君的名字,就下意識想到華湛劍君沽名釣譽,想到宜雲真君真實爽利不做作?

這樣可怕的思維定勢,是何時形成的?

似乎是因為宜雲真君總快人快語、不分場合地說一些話……

一些弟子在反思,那名最欣賞宜雲真君的男弟子面色則不怎麼好:“哼!你要去聽華湛劍君講道?那你就去吧,看看你交不交得起束脩!”

束脩是弟子去聽真君講道時必須帶的東西,用來表示敬意。

以前,玄清宗的束脩并不貴,三五靈石足夠。

可後來,束脩越來越高,離真君近的前排更高達幾千上萬靈石。

再後來,一些真君甚至規定聽講道前,必須購買什麼法器、丹藥才能去聽。

比如他們說今日會講到千機離花傘,要求弟子必須購買千機離花傘,可是一柄法器要價至少上千靈石。

這,哪兒是普通弟子承受得起的?

那名想去聽希衡講道的弟子眉眼頓時有些黯然,另一名男弟子則冷笑一聲:“華湛劍君修劍,劍類法器向來極貴,一柄……恐怕也就三五千靈石吧。”

他越說越壓不住心裡的火:“真君名頭越大,束脩越高。

堂堂華湛劍君,名氣這般大,以前從不來傳道授課,現在恐怕也是見其中有利可圖,想來分一杯羹吧。”

“你!”之前那名弟子想反駁,卻無從下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