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~~~~
我水幾個字。
寫這一章比以前任何一章都難,要考慮的非常多。第一是審核,第二是我知道這麼寫鐵铉,肯定會不讨好,會失去一些讀者。
但是作為一個偏嚴謹的曆史作者,我覺得我不能在書中向年輕的讀者朋友,灌輸那些狹隘愚蠢的片面思想。
盡可能的還原曆史,還原那個時代的精神,才是對讀者負責,才是盡心盡力。
而今時今日,當下嚴苛的網絡環境,其實始作俑者,就是這些不斷灌輸歪曲思想,夾帶私貨,故意吸引眼球的曆史類作者。
各種不讓寫,其實都是咎由自取。
一個真實的大明,一段真實的熱血的曆史,才是讀者希望看到的。
鐵铉是色目人的後裔,他的後代分成兩支,具體的大家自行百度,說的差不多。
我們中國和别的國家不同,我們是一種以國家形式,屹立在世界上的文明。我們是一個文明國家。
我們這種文明的特性,在全世界獨此一家,也正是如此,我們的文明無論如何都沒有斷絕過。
我之所以這麼寫,是因前幾天看了一條書評,讓我很火大。那條書評,充斥着片面的狹隘思想和MZ主義。
要知道我們的文明是大海,能夠自我淨化和超強的糾錯能力。大海能容納不同河流湧入的流水,大海是由幹支彙聚而成,沒有江河,怎有大海。
我不是要說教,而是因為越是讀曆史,越深有感觸。
曆史上,明代除了鐵铉之外,鄭和也是回教人,著名的學者馬沙亦黑,胡登洲等。而中原地區的回教,和其他地區是不同的,他更兼容了我們本土的色彩。
如果有北方的小夥伴,就會明白我說的什麼意思,北方的清真飯店,除了沒有大肉,其他随便。
除了色目人之外,蒙古人在明朝也是避不開的話題。
明代的寬容,在這些其他民族身上得到了體現。
明太祖朱元璋在江淮起兵,後來隊伍裡多了許多窮苦的下層蒙古軍人。傅友德,常遇春,徐達的次次戰役,都有他們的影子。
等到了朱棣,更是重用這些骁勇善戰的戰士,并且視之為心腹手足。
大明之殇,土木堡之變中,壯烈戰死的蒙古将領,數不勝數。
薛绶是明朝蒙古将領,骁勇善戰,戰至弦斷矢盡,仍然拿空弓擊打敵人,最終被肢解而死。
吳克忠、吳克勤兄弟是歸附明朝的蒙古将領,精通騎射,麾下也以明朝蒙古騎兵為主力。
在這裡不一一列舉,以免有水字數的嫌疑。
總之,我們熱愛的大明,熱愛的曆史,是博大的兼容的。
是燦爛的,是美好的。
第83章
葬禮朱允熥儀仗最前,五十餘名鐵甲武士,腳步轟然。
随後,又是數十名身材高大,身穿刺繡飛魚服,頭戴幞頭的錦衣校尉。
身為天子親軍,他們身上的飛魚服華麗異常,飛魚不是魚,而是線刺繡成的蟒。
軍然铿锵的腳步踩在地上,打破了清早深宮之中的甯靜,也引來了陣陣詫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