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(第7頁)

管他呢,走大明的路,讓大清無路可走!

這時,吏部尚書詹徽又道,“陛下,太孫殿下才學臣等不及萬一,華蓋殿等處的對聯,臣看...........”

“皇爺爺!”朱允熥趕緊出口打斷,“高麗獻上的貢品,您來看了沒有?”說着,責備的看了詹徽一眼。

這老小子平日看他挺會拍馬屁的,怎麼這時候這麼沒眼色!腦子裡就這點墨水,再寫下去不是要出醜嗎?

可憐詹徽本想拍馬屁,卻不想拍在了馬腿上。心裡頓時惶恐起來,再三琢磨皇太孫那責備的眼神為何而來。

“咱看那個幹啥?都是些不當吃不當喝的玩意!”老爺子看着邊上,有書法好的翰林學士揮毫潑墨,寫着朱允熥剛才所說的對聯,随口說道。

朱允熥靠近些,笑道,“孫兒昨日看了,高麗送來的二十顆東珠,晶瑩剔透,比咱們宮裡的還好!”

“哦!”老爺子依舊看着對聯,淡淡的說道,“你喜歡就拿你宮中去!”說着,皺下眉頭,對書寫對聯的翰林學士說道,“你這字不成,咱大孫的對聯,氣象恢弘有帝王之氣。你看你那字,癟癟瞎瞎瘦了吧唧的狗爬似的,寫大字成不成?”

可憐那翰林學士,一手頗有火候的瘦金體,在老爺子嘴裡居然如此不入流。

更可憐的是高麗,他們費盡心思的貢品,在老爺子心裡還不如朱允熥一副對聯。

老爺子雖然不追究高麗在邊疆侵吞遼東土地一事,但對高麗甚為苛刻。每年春節,萬壽及朱允熥壽辰,中秋等大節。高麗必須遣使給大明進貢,而且務必竭盡全力盡善盡美。

不隻是高麗,周圍的安南,暹羅,乃至琉球都派了使節前來,朝貢新春佳節。

“皇爺爺!”朱允熥挨着老爺子,“鴻胪寺的官員奏報,如何給高麗等藩國回禮!”

老爺子收回目光,琢磨下,“随便給點棉布,禦酒之類不值錢的東西就成了!”說着,對群臣一笑,“可不是咱小氣,一想到拿大明百姓的東西,肥那些小國,咱就心裡不舒坦!”

群臣苦笑,誰也不敢多言。

老爺子就是這麼個性子,在他這别提什麼天朝上國物華天寶,賞賜藩國的事。說了,容易挨罵。在老爺在看來,你給我是應該應份的,為了表示誠意還必須獻上最好的。但是反過來,我給你,意思到了就行了。哪怕我給你一根針,你也得回家供起來。

給藩國一根針,或者一車金子,區别不大。反正是供着,供什麼不是供。

第123章

劁換了一位擅長寫楷書的學士,仔細的寫了兩遍之後,終于讓老爺子滿意。随後朱允熥做的對聯,被小心的貼在老爺子寝宮的門前。

“樸不成,回頭讓人镌刻在木闆上,明年接着用!”老爺子笑着吩咐道。

“奴婢遵旨!”樸不成笑着回應,“皇爺,殿下,造辦處送來了十二箱爆竹焰火。如何處置,還請示下!”

“咱不愛看他東西,送東宮處讓孩子們樂呵樂呵!”老爺子随口說道,不過目光微轉,看到沉思的朱允熥,開口道,“大孫,你想什麼呢?”

煙火是好東西,東宮那邊兩位還尚小的幼妹已經念叨了好幾回了。宮裡那些沒就藩的小王爺們,也是掰着指頭算放焰火的日子。

可是,朱标剛剛故去,按照風俗東宮三年内不能貼對聯,不能放炮。

“皇爺爺,父親...........”

“哎呀!”老爺子一拍腦門,臉上的笑容頓時變成愁苦,“哎,剛才一高興,咱把這事給忘了。你們東宮,今年這年是冷門冷臉!”說着,語調又轉為暴怒,對樸不成說道,“咱剛才沒想起來,你也不知道提醒?還有送焰火那些人,他們心裡可有君父?”

“奴婢該死!”樸不成趕緊跪下。

“皇爺爺!”朱允熥急忙開口,笑道,“孫兒看不如這樣,正月十五的時候,在玄武湖畔放了,讓京城的百姓跟着熱鬧熱鬧!”

老爺子微微點頭,“也好!普天同慶沐浴皇恩!”說着,又道,“春節,賞京師百姓诏書你寫了沒有?”

“孫兒已經寫了,京師六十以上者,米三鬥,肉兩斤,酒一斤。鳏寡孤獨者,格外賞布料一身!”說着,朱允熥小聲道,“都是杭州抄家的錢财,分給受冤百姓之後,還剩了許多,正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!”

“這事辦得好!”老爺子破涕為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