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(第5頁)

“臣家中一切都好!這次去杭州赴任,臣的家人一并随行!”

“你閨女蓉兒也跟着去?”朱允熥笑道,“她挺好的吧?”

“嗯!”張善微愣,随即道,“是!”

“她比孤大一點吧!定親了沒有?”朱允熥又随口問道。

老爺子正翻看手中的奏折,聞言頓時耳朵立了起來,心中頗有些好奇。好端端的,問人家幹什麼?似乎上回大孫從撫州回來的時候,說過一嘴。說張善的閨女,不但人好看,又做得一手好茶飯。

“臭小子,莫非心裡還惦記人家閨女?”老爺子心裡笑道。

“小女尚未婚配。”張善苦笑,“家父前年故去,小女尚在孝中,不便論嫁!”

“皇爺爺,上回您贊不絕口的雙黃蛋,就是張善的女兒腌制的!”朱允熥笑道,“心靈手巧!”

老爺子意味深長的點頭,對着張善咧嘴笑笑。

其實朱允熥隻是随口一問,聊聊家常能促進君臣感情不是。

“這次點你去杭州,你有什麼章程沒有?”朱允熥繼續問道。

“臣,愚笨之人,唯有精忠報國而已!”張善見朱允熥國事相問,鄭重的回道。

“你是忠厚老成,心有正氣之人。”朱允熥開口道,

“杭州天下富甲之地,可官紳瓜葛太深。你去之後,當肅清官場風氣,給杭州百姓朗朗乾坤!”

杭州的叩阙大案,在年前發生,月旬之間驚動天下。

“杭州商賈雲集,自古就是浙地的财源重地!”張善開口奏道,“臣前幾日借閱的戶部的杭州黃冊,杭州一地七成的土地都用來種棉,隻有三成種糧。而周圍百姓,也多是男丁務工,女子在家養蠶。”

說着,張善微微遲疑,繼續說道,“臣以為,杭州之所以官紳勾結,地方勢力龐大,正是因為太富所至!”

“你想說什麼直接說!”朱允熥笑道。

這張善還真是選對了,一眼就看出了杭州之所以一窩都爛了的根源。他說是太富其實是含蓄的說法,他心裡的潛台詞應該是........

“杭州出了大案,表面上看是栽贓陷害,實則是官員相互勾結所緻!”張善組織着措辭,“而且殿下說,那邊官紳糾纏太深。臣愚鈍,大概如此種種,都是因為利益一緻!”

“杭州除了孫不過一案,還有一個三十年之惡霸!孫家是官,稍有權勢。可一惡霸能橫行三十餘年,定是買通了衙門上下,讓地方官裝聾作啞!”

“如何買通?不過是個錢字!可這錢從哪裡來?杭州黃冊上,知名的士紳都不是大戶地主,而都是商人。孫家和那惡霸之家,财源也都是欺行霸市的商業。”

“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地方的商人要做大,勢必要衙門的支持。不良商人和不良官員結成一緻,定會殘民!”

說着,張善又是一頓,“好比陛下昭告天下的聖旨中,蘇州織廠燒死工人一案!”

不知何時,老爺子已經放下奏折,仔細聆聽起來。

杭州是皇太孫親去的,現在錦衣衛開始順着應天府那些官員的供詞,各地翻舊賬,大殺特殺,人頭滾滾。

張善是傳統官員,對于商人這種隻看重利益,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群體,還是有些鄙視。他說的雖然不一定對,但不能說毫無道理。而且從經濟上,講解地方腐敗的根源,觀點很是新奇。

朱允熥也預料到張善會有如此的反應,要建立新的秩序,就要打破原來的秩序。杭州乃至嘉興,蘇州,松江等地,是大明最重要的棉布産出地區。那些豪門大商,有多少背後沒有官府支持?又有多少人背地裡是幹淨的?

孫不過案隻是一個引子,引出了整個财稅地區潛在的隐患。官官相護,官場勾結,地方勢力作惡等等。

這些人現在在地方呼風喚雨,将來一旦推行稅法,這些人将會是最大的阻撓。

“你能這麼想,證明孤沒選錯人!”朱允熥緩緩說道,“讓你去杭州,孤也正有肅本正源之意。不過,孤也要告誡你。商業,也是國之重事,不可因為心有偏頗,就故意重農抑商。本份的商人,要維護。作惡的奸商,和官員勾結的不法商人,要按律查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