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(第6頁)

“百姓手中雖然沒有銀子,可銀價漲起來,最終受害的,還是百姓!再者,此币一出,民間流行的劣币也将大受影響!”

滿殿臣子皆賀,唯有他當頭棒喝。

朱允熥笑着點頭,“淩尚書所言,老成持重之言。”說着,對老爺子道,“皇爺爺,孫兒請皇爺爺下旨,銀币先在蘇州杭州等商貿繁華之地發行,工部第一批鑄造在三十萬左右。”

“唯工部有鑄币權,各地藩司民間不得私鑄,等推廣之後,各地繳納稅銀也用銀币代之!”

朱允熥自動過濾了淩漢的話,凡事有利就有害,一項政策在最開始總是會有些負面的影響。但是國家大事,要從長遠考慮,不能因為暫時有些影響,就擱置不前。

若是凡事都是因為有變數,有不足而不變通。那國家長此以往,就會變成無論是什麼事都一刀切。

有麻煩不怕,發現麻煩處理就是,補足就是。但若因為麻煩而一刀切,得不償失。

“如此甚好!”老爺子舉着銀币仔細看着,“依你之言,着戶部工部推行鑄币一事。”說着,老爺子又道,“仔細點也沒錯,你們好好算一下,要花費多少,鑄多少,然後奏報上來!”

“臣等遵旨!”

“啧啧!”老爺子依舊舉着銀币,“咱大孫這腦袋瓜是真好使!”

“皇爺爺!這銀币還有個簡單的鑒别真僞的方法!”朱允熥笑道。

“怎麼鑒别?”老爺子笑道。

朱允熥拿過銀币,捏在兩指中,猛地吹了一口,放在老爺子耳邊。

嗡!

老爺子聽着耳中,那悠長的金屬震顫之聲,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兒。

然後,把銀子放在掌心,翻來覆去的看着,等看到他自己肖像的時候,歎道,“即便再過千百年,隻要百姓用銀子,就能想起咱來!咱這輩子,沒白活呀!”

“何止咱們大明百姓!”朱允熥笑道,“若是咱們的銀币流到外邦,外邦的百姓也能瞻仰您的天顔。古往今來,哪個皇帝能做到?”

“不成?”誰知,老爺子卻用力的搖頭,說道,“這是銀子,是錢!咱大明的錢,絕對不能外流。”說着,有些兇狠的說道,“隻有外面的錢進來,咱大明的錢絕不出去!”

第167章

你知錯了嗎?繼驿改郵,推行各種郵票之後,皇太孫又推出一項錢政,制造銀币。

這東西的好處,顯而易見。有皇太孫牽頭,再加上國初錢币還沒那麼多弊端暴露出來,六部上下開始緊張的忙碌。

一連數日,朱允熥都紮在工部,每日親自察看模具情況。和戶部工部的尚書,侍郎,給事中等官員,商議如何制造,制造多少等事,忙得腳不離地。

朝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,藍玉案的陰影也似乎掃蕩一空,似乎也被人忘記了。

可誰都不知道,早在朝會彈劾詹徽那日,京中數匹快馬,拿着聖谕悄悄出城,一路疾馳向北。

目标,北平。

經過了多日的風餐露宿,終于到了北平。幸虧北地這時也是春暖花開,不然酷寒的天氣,還真有人受的。

錦衣衛指揮使何廣義看着北平,故元都城恢弘大門,默默出神。他是個武人,但從形制看來。北平的城牆防禦,遠高于京師應天府。

而且即便如此,城牆上下也滿是忙碌的民夫,北平城看着猶如一座巨大的軍事堡壘。

“到了嗎?”

随行的隊伍中,馬車中傳出一聲蒼老的聲音,“這千裡迢迢的,咱家這老骨頭都快散架了!”

“公公,咱們到了!”何廣義對馬車中人,恭敬的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