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(第4頁)

“殿下說!幸虧是他當了皇儲,若是換成旁人,定容不下這些和他外公交好,鼎力支持故太子的老臣!”傅讓頓了頓,繼續說道,“殿下說,這世上到了關鍵時刻,真能指望的,也隻有父親等人!不然,他也不會拼了惹怒皇爺,去救藍大叔!”

“他真這麼說?”傅友德動容道。

他雖然支持故太子,在軍中也屬于常遇春一派。可是在太子故去之後,他并未像藍玉等人那樣,旗幟鮮明的站在朱允熥那邊。

人多少都是有些私心的,皇家的事情能不摻和就不摻和,古往今來就算擁立之功,又有幾人能全身而退。

而朱允熥上位之後,他傅家雖有嫡子在太孫身邊當差,也沒有像旁人那樣,早早的獻上投效之意。隻是在保持着君臣大禮的同時,隐隐有些親近罷了。他傅友德算得上太孫身後之人,但是算不得鐵杆。

藍玉案老皇爺有意把火燒到他們這些老臣身上,他不是不知道。是太孫殿下化解于無形,本來他心中感激的同時就有些羞愧。現在聽了這話,動容的同時更是有些無地自容。

“閑了這麼些年,不但是刀養廢了,人也廢了!”傅友德歎道,“廢到私心漸重,愧對了殿下一片苦心!”

“哎,人老了,想的就多。我想着你們前程無憂,我就關起門别惹人厭。老了老了,成老糊塗了!”

“父親的心,殿下都明白!殿下說過,别看平時不怎麼走動,可是心裡有您!”傅讓接着說道,“殿下還說,您寶刀未老,将來許還有用到您的地方!”

“呵呵!哪還有地方能用到我這老頭子,邊關有塞王,有衛所...........”說着,傅友德眼神一淩,“回頭,你轉告殿下,老頭子别的本事沒有,打仗殺人的功夫,一日沒落下。有用到我的地方吩咐就是,定叫殿下安穩無憂!”

~~~

洪武二十六年的夏天,被一封七品僧官的奏折點燃火熱。

栖霞寺方丈道然和尚,上奏天子,言天下僧人雖念佛,卻多有不法。京師内外廟宇中,僧人皆不守清規戒律,暗中自肥。廟宇侵占田産,僧人用免稅特權謀取私利。

奏折一出,朝野大嘩。

緊接着皇太孫谕旨,令吏部尚書淩漢,翰林學士方孝孺,黃子澄等徹查此事。

而後,道然又奏,實名奏三十名僧人不法,養外宅有私生子,放高利貸等事。

文臣集團磨刀霍霍,對準了天下的僧人,更是對準了僧人集團所擁有的巨大财富。

但是緊接着,一封來自大同邊關的軍報,點燃了剛剛沉寂下去的武将集團。

山西,北元犯邊。

北平,有大批北元兵馬前置。

遼東,女真部族騷擾高麗邊境,擄掠人口。

風雲,再起。

~~~~

五一快樂大家。

第184章

狂言奉天殿中,大明文武彙聚一堂。

經過藍玉案剛剛有些消沉的武将們,聽聞邊疆烽火,頓時又全露出了桀骜的面容。大殿之上喊打喊殺請戰之聲不絕于耳,而且越是年紀老的,叫嚷聲音越大。

“大同戰報顯示,此次北元犯邊,兵力共達四萬餘人。”都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徐輝祖奏道,“兵分兩路,一路三萬在前,領兵之人是北元貴胄,布裡亞特,烏格齊。另一萬兵馬在外圍策應,将領是北元太尉之子,馬哈木。”

龍椅之上老爺子默默聽着,臉色看不出喜怒。而一邊的朱允熥則是暗中思量的同時,眼神也在衆武将身上不停的打量。

“元主額勒伯克剛剛繼位,正需要對大明的勝利,穩固他的地位。所以,一改曾經在山西一帶小打小鬧的做法,大張旗鼓的興兵犯邊!”

朱允熥心中暗道,這元主也會挑地方,其他諸塞的邊王都太過強悍,他們選了一個軟柿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