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(第4頁)

朱允熥一身龍袍,在侍衛的簇擁下從船上下來,直接走到湯和面前,親手扶起。

“老國公别來無恙,身子還好?”說着,朱允熥眼神有些愧疚。

湯和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,雖然精神看着還好,可是已經拄了拐杖。如此老人本該在家養老,卻被自己選到了海疆之上。

“謝殿下惦記,臣酒也喝得,肉也吃得,一切都好!”湯和朗聲笑道。

“上次見你,還還健步如飛,現在卻拄拐了!”朱允熥歉意的說道。

湯和不在乎的大笑,“海邊潮濕,臣這把老骨頭帶着老傷,見風就疼。不過殿下不必挂懷,就算老臣一條腿,也能操刀子砍人,尋常後生三五個不是咱的對手。”說着,笑容去了,變成鄭重,“再說,臣為大明武臣,死于戰陣好過死于家中。殿下簡拔之恩,臣感激五内。”

朱允熥拉着他的手,用力拍拍,“海疆事,有賴老國公,待掃平倭寇,孤在京中給老國公親手把酒。”

“往年這時候,倭寇正鬧的邪乎,去年開始殿下籌建靖海軍,專門剿滅海盜倭寇。那些賊厮鳥,來了一次之後,被閩地的兒郎們一頓砍,吓怕了,再也不敢來!”湯和咧嘴大笑。

他身後,那些面目黢黑,身材幹瘦卻滿是精肉的閩地漢子們,也都跟着笑了起來。

朱允熥放眼望去,這些人每人的身上都帶着烈日灼傷的痕迹,想必這些日子以來,一直在海上遊蕩沖殺。

“你們的功勞,孤記在心裡。前些日子聽說你們打了勝仗,孤是甚為歡喜。”朱允熥開口勉勵道,“不過,海防一日未平,就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。”說着,頓了頓,“今日,孤先見見地方官員,明日登船,檢閱你們靖海軍!”

聞聽此言,這些淳樸木讷的海邊漢子們神情振奮。皇太孫親自檢閱,這可是天大的恩德。

與湯和說完話,朱允熥轉頭看向福建行省的文官們。

布政司張機俯首道,“臣,見過太孫殿下!”

“有勞你們來接孤,大熱天的!”朱允熥笑道,“都别在太陽底下站着了,咱們進城!”說着,看看張機身後一官員,開口道,“你是閩地按察使,魯聞吧?”

官員都是按照品級大小站立的,布政司的身後就是按察使。

魯聞見朱允熥認出他,動容的說道,“不想,殿下居然知道臣的薄名,臣惶恐!”

“有什麼惶恐的,你這樣能幹的官員,孤當然要格外留心!”朱允熥笑道,“這幾日先在霞浦停留,過幾日孤路過龍溪等地,還要去祭奠三忠祠,給你祖父,上一柱香火!”

頓時,魯聞哽咽,跪地道,“臣,叩謝殿下天恩。”

朱允熥之所以格外留心此人,因為此人不單出身書香門第,而且極有清名,官聲極佳,乃是最為傳統的儒家子弟。朝廷剛剛頒布的限制僧人廟産的政策中,這人在地方上實行的最為徹底,比杭州的張善還有過之,閩地的大小寺廟一律重入官産,上交戶部的田地賬目最為清楚。

另外,朱允熥留心此人的另一個原因,也和他的出身有關,魯聞不是漢人。

他是個回回,祖上乃是蒙元的貴胄,官居大都路治中。他的祖父,在蒙元末年,任職漳州路達魯花赤。

但是和其他蒙元貴胄不同,他家世代以讀書為榮,為官清廉愛民,為鄉民敬愛。蒙元末年天下大亂,福建也不能幸免。魯聞的祖父疊裡彌實組織鄉勇民軍,平定作亂的色目軍隊。輕徭薄役,組織農耕,保證地方安穩。

(元朝末年,在泉州居住幾百年的色目人蒲家私兵作亂,禍及整個福建。後在福建平章燕隻不花,陳友定,疊裡彌實等人的打擊下,平定了福建。作亂的色目兵号稱胡兵,和傳統的反抗暴政,截然不同。疊裡彌實此人,極為忠義,侍母至孝,堪稱讀書人的楷模。)

後洪武帝派兵橫掃福建,疊裡彌實雖拒不做官,但亦不願生靈塗炭,開城投降之後,自盡而死。後鄉民念其忠義,建忠祠,與陳友定,柏帖木兒并稱為閩中三忠。

老爺子感念其忠烈,召其後人入朝為官。等到大明建立,胡人不得用胡姓穿胡服,剃發易服之後,疊裡彌實子孫因祖上乃是蒙古合魯溫氏,改姓魯。

“你是讀書人,别動動不動就跪!”朱允熥虛扶一把,笑道,“祭奠你祖父,是應有之義。雖不同屬,但亦是忠臣孝子,當史書銘記!”

闆蕩識忠臣,蒙元失德天下大亂之際,湧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。但更有許多人,恪守着心中保境安民的本份。

疊裡彌實雖然祖上是胡人,但以漢家儒生自居,顧全大局愛惜百姓,又不負自己的臣子之道,稱之為忠烈,絲毫不為過。

中華文化最為包容,海納百川。

而中華文化最為特殊之處,之所以能傳承千年的原因。乃是因為這種文化,是集天下所有種族,最高道德标準之大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