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(第1頁)

姬從良再次大聲道,“殿下,聽臣一言,請罪求和方是正途!”

“在你心中,我高麗就如此不堪一擊嗎?”反對派,馬上開口質問。

“勝了如何,敗了又如何?”姬從良大聲道,“大明國力千萬倍于高麗,擋的了一時,擋不了一世。打走他二十萬人,他能叫來兩百萬人。戰火在高麗境内肆虐,死的可都是高麗的百姓,毀的是高麗的根基呀!”

是的,最後這段話,才是這場戰争最讓人頭疼的地方。戰火在自己的家門口蔓延肆虐,不管打不打,高麗都要元氣大傷。對大明來說,百萬大軍随時可以補充,但對高麗來說,承受不起任何重大損失。

前方報來的軍報中,燕王朱棣率領大軍沿路拔除高麗堡壘,那些剛剛長起來的農田,都被明軍毀壞。現在是八月,再過一兩個月莊稼就會成熟。

到時候,若明軍在高麗大地上縱火燒田,即便是高麗能勝,明年也要挨餓。若是戰火一直不斷,挨餓就會變成饑荒。而且在漫長的戰争中,明國封鎖了交易,軍中鐵器還有弓箭等的原材料,隻會越來越少。

到時候,百姓無糧,軍人手裡沒有武器,這仗還怎麼打?

(明初,大明對高麗禁運鐵器,水牛角。高麗人善射,但是高麗不産水牛)

對明國的蠻不講理,李成桂心中是滿懷氣憤的。一直以來的恭敬,沒有換來明國的冊封不說。反而因為一些不毛之地,明國就要滅了高麗,滅了他李家。

可是他心中,實在提不起太多的勇氣,與大明為敵。當年他奉命率領大軍至鴨綠江畔,要和明軍為敵。可剛遙見明軍威勢,就已經吓得膽寒。

當時對面的将軍是明國皇帝的兄弟,徐達。連蒙古人都懼怕他,小小的高麗又怎敢太歲頭上動土!

但不打,他心中又不甘心。其實死多少人他不在乎,他在乎是宣戰的國書中。大明皇帝斥責他是篡位的亂臣賊子,直接否定了李家對高麗統治的合法性。

這時,殿外忽然傳來一個聲音。

“父王,兒臣以為,求和才是自取滅亡!要想高麗國祚綿長,唯有一戰!”

第12章

前戰(下)戰字一聲,铿锵有力,俨然出自英武男兒之口。

李成桂第五子,高麗靖安君,李芳遠一身鐵甲,昂首挺胸從殿外走來。一時間,成為殿中衆人眼中的焦點。

“父王!”李芳遠跪于李成桂禦座之前,大聲說道,“明國擺明了是要滅了咱們高麗,二十萬大軍已經開赴高麗境内。再做求和,不過徒增笑柄。”

說着,站起身,環視群臣,繼續大聲道,“即便是這次,我們喪權辱國,割地賠款,上表請罪,讓明國可以暫時退兵,那下次呢?下次他想起來的時候,再次發兵前來,高麗拿什麼給?那什麼滿足他們?”

“長此以往,高麗就成了大明案闆上的魚肉,任憑他們下刀。山間野獸,尚知道臨死之前奮力一搏,我高麗雄兵十萬,就任人宰割?如此奇恥大辱,怎能承受?千百年以後,後人如何評說?”

“一旦如此,即便是再過一千年。我高麗人在明國人眼裡,也不過是搖尾乞憐的狗!”

一番話,擲地有聲,武将們被蠱惑得握緊拳頭紛紛附和。而文臣們則是不斷搖頭,顯然很不贊同。

“靖安君,識時務者為俊傑。國力相差懸殊,為高麗百姓計,不可擅自開戰!”姬從良急道,“一旦開戰,高麗之傷,勝過大明百倍呀!”随後,又急對李成桂說道,“殿下,大明所惱不過是遼東蒙元舊土,鐵嶺衛一代的土地,還給他們就是了!”

“若他們不滿足呢?”李成桂皺眉道。

“姬大人是不是要說,平壤也可以給他們?”李芳遠接口,冷笑道,“但是我告訴你,明國永遠都不會滿足,得了平壤他們還會要更多!”

“你說打仗,毀的是高麗的根基。可是不打仗,高麗人就會變成奴隸!”李芳遠繼續說道,“他們的目的是把高麗這個國家抹殺掉,作為高麗的文人領袖,你也太單純了!”

“臣,都是一心為國............”

“收起這些冠冕堂皇的話!”李芳遠喝道,随後再次跪倒在李成桂面前,“父王,求和是不可能的,派去燕王那邊的使者,已經被斬殺了!”

“啊!”

殿中群臣大嘩,目瞪口呆不可置信。

李成桂也是一臉驚愕,“兩國交戰不斬來使,他...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