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等遵旨!”淮西總管吳忠回道,“這些年,有功将士的後人家眷,都養在中都。若殿下有召,頃刻可見!”
朱允熥再點點頭,目光看向朱同,忽然話鋒一轉,“中都民生如何?往年,朝廷都要給中都貼補錢财。今年皇爺爺隆恩,免了中都的賦稅,百姓的日子可好些了?”
“陛下天恩浩蕩,中都百姓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了許多!”朱同回道。
“好到什麼地步?”朱允熥見他說話有些不務實,心中頗為不喜,“别淨說好聽的,孤要在中都待些日子,好好看看你們所說的,百姓的好日子!”說到此處,朱允熥臉色不善的哼了一聲,“孤來之前,可是聽說,中都這邊開支,連年劇增!”
殿中臣子們,頓時都低頭,大氣都不敢出。
歸根到底,還是這擺設一樣的中都,要養的人太多,有權勢的人太多。而鳳陽的底子,又太過貧瘠,遠不如江南。
另外,先不說勳貴家的田土,鳳陽的皇莊也太多了。
天下其實是一人之天下,這也是朱允熥進入中都之後,感覺有些無力的原因。
有些事根子在老爺子這,那些是老爺子的死穴,格外的倔強!
第119章
祭陵(下)翌日,天不亮,朱允熥就已經起身。
昨夜他睡得極為不踏實,中都恢弘巍峨的皇城太過冷清荒涼。這宮殿是修給人看的,不是給人住的。
今日是吉日,祭拜皇陵就選在今日。
朱允熥梳洗一番,連早飯都沒用,便帶着中都文武官員,組成一個浩大的隊伍。從皇城出發,步行去城外皇陵祭拜。
明皇陵,就叫皇陵。洪武二年先起名英陵,但未被采用。
出中都鳳陽西南,十裡之外,一處并不平整,有些類似丘陵地貌的土地上,巍峨的皇陵觸入眼簾。
皇陵也是座城,甚至比京師的紫禁城,中都的皇城更加富麗堂皇,更加的巍峨壯闊,更加的巧奪天工。
皇祖實訓,“凡朱家子孫,祭拜皇陵不得身着華服。務必簡樸,以示孝意!”
朱允熥一身粗布素衣,腳下穿着連麻繩都沒有的草鞋。已走了水裡地,腳指的縫隙中已經開了口子,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。
用老爺子的話說,疼就對了。後世子孫這點疼,跟朱家先人所受的苦難比起來,算得了什麼?
隻有疼,才能不忘出身。
元朝末年,天下凄苦,百姓食不果腹,餓殍遍地。
朱家人地道的農民之家,一年辛苦的勞作下來,連頓飽飯都吃不上。他們僅僅是看着像個人而已,活得卻完全沒個人樣。甚至,他們這樣的黔首,在當權者的眼裡,都算不上人,隻是一串數字。
從小忍饑挨餓,但還有個家。
至正三年,淮西先大旱,後蟲災,又鬧瘟疫。家中沒有隔夜糧,餓的眼睛發紅,隻能大口的喝涼水,再勒緊褲腰帶。
餓就餓吧,但人還在!
豈知天道不公,半月之内老爺子父母還有大哥,都病餓而死。
據老爺子說,當年他擡着母親的屍體時,他母親瘦得還沒有幾個柴火重。
那年,老爺子十五歲。
人,活着要吃飯。死了,要入土為安。
可是這兩樣,朱家人都做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