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(第5頁)

朱允熥不理會那邊,徑直走向當作靶子的木闆。此時木闆上,一個巨大的缺口豁然而現。完好的地方,也因為彈丸的沖擊而産生裂紋。

“要不要,再拿副鐵甲來試試?”

跟在朱允熥身後的武臣,還有火器營指揮使江陰侯吳高等人。大夥都是老行伍,火器的威力一眼就能判斷出來。

與老式的火铳相比,這種火铳發射更為便捷,而且更為準确,而且威力更大。當作靶子的木闆,差不多一寸厚,一擊碎裂,沖勢仍不止。發射的彈丸,在五十步之後才勢減,被一個侍衛在牆壁中摳出來。

“不用試了!”朱允熥笑道,“這等威力,什麼鐵甲都扛不住!”

說着,他又走到李景隆身邊,從心有餘悸的李景隆手裡接過火铳,摸着槍管問道,“這槍管怎麼這麼厚?”

練子甯給身後一個工匠頭目一個眼神,後者跪地道,“小人等先前用普通火铳做槍管,笨重且不說,而且裝藥之後炸膛!”

“所以,小人等想了個辦法,用鐵皮卷成鐵管,做成兩層,這樣一來隔熱也好了,也不容易炸膛。而且鐵皮卷成的鐵管,比鑄造的火铳内壁更為光滑,槍管均勻!”

真是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,不用鑄造法,改為鐵皮卷成槍管,雙層環套。後世,好像也是這個法子。清末時,被德國人忽悠買來了人家淘汰的步槍,造好之後卻發現炸膛,于是隻能在槍管外再套一層鐵管。

“你叫什麼名字?”朱允熥笑問。

“小人張文順!”工匠頭也不敢擡。

“匠人造槍有功!當賞!”朱允熥笑着,想想,對練子甯說道,“你管着火器制造局,有功之人報上名來,孤給他們官身!”

頓時,張溫順渾身發顫激動不已。

“殿下,他們都是匠戶!”練子甯小聲提醒道。

“那便恢複他們的民籍!”朱允熥皺眉道。

大明代元,其中也繼承了前朝蒙元許多弊政,比如匠戶等。這些人無法科舉,不能經商種地,代代相傳都隻能為工匠。

“小人,謝殿下天恩!”張文順已是喜極而泣。

科技是第一生産力,但科技也是以人為本,不管多先進的技術,都要由人發明創造,由人主導。

給匠戶等人自由身份,讓他們可以做官,正是激發他們的積極性。

“這火铳可有名字?”朱允熥繼續問道。

“神火铳!”練子甯說道。

這名字還真有時代氣息!

此時,擦了把臉的李景隆笑道,“此火铳是按照殿下所說之法創造,乃是我大明新的神兵利器,臣鬥膽,請殿下賜名!”

朱允熥笑笑,又反複把玩着手裡的火铳,開口道,“此铳,誕生于大明洪武年間,幹脆就叫洪武造!”

第22章

大明禁衛裝備決定戰術,軍事裝備的革新伴随的也是戰争形态的改變。

現在雖然大明軍中火器盛行,但也隻是輔助為主。而作為軍中的中堅力量,還是騎兵和重甲步兵。

但朱允熥知道,未來的世界是火槍加大炮的天下,軍中的改革宜早不宜遲。試想一下,倘若大明的武器可以提前進入火槍時代,屆時大明士兵,扛着刺刀閃亮的火槍,排成一個個方陣,對敵人摧枯拉朽,無堅不摧。

新式火槍既定下樣式,就要開始大規模制造推廣。朱允熥親自下旨,由于工部侍郎練子甯,魏國公徐輝祖等人親自監督。并且設為機密,火器制造局非聖旨,即便王公大臣亦不可入内。

同時命江陰侯吳高等人,選精壯之卒入火器營,嚴格操練。

朱允熥騎馬回宮,一路上曹國公李景隆欲言又止,幾次想說話,但卻總是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