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劉公,此次殿試,南人士子四百有餘,占了六成還多!”張信低聲笑道,“江南文風鼎盛,名不虛傳!”
劉三吾捧着茶盞笑道,“什麼南北,不都是大明的讀書種子嗎?”
張信一笑,閉嘴不言。
國朝開國始一統天下已有三十年,無論經濟民生皆是南優于北。但其中根本,造成這些的都是因為蒙元末年天下大亂,戰争所緻。
江南有豪族,北方則盛産豪強。南方安定時候,北方在蒙元控制在之下,不但和大明打,還要自相攻伐。蒙元後期,元順帝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軍頭,尤其是察罕帖木兒死後,麾下諸将互不相服。
王保保,李思齊,刁高,關保各自為戰。
再加上大明開國之後,數次北伐。雖是軍費處于南,但徭役民夫糧草軍械等物還是出自北方,北人負擔太大。
這些年,朝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,不斷的通過移民,免征賦稅、提倡文教等措施恢複北方的元氣。
但毀容易,興卻何其艱難。
總要三五十年,才能見效。
其實,現在雖北方士子數量和才學都不如南方,可數十年前,甚至百多年前。北方大儒層出不窮,壓得南方士人擡不起頭來。而且,當蒙元一統天下之時,朝堂之上的漢官多是北人,名分大義也盡在北方。
那時,尤其是遼金治下的百姓,無論是漢人,還是女真契丹後裔,皆屬漢人。
而南方人,就是南人。若是參與科舉,名份不但要排在蒙古色目人之後,更要排在漢人之後。
劉三吾看着考場,緩緩喝口茶,然後再次在考場中遊走起來。
第73章
南北榜(2)奉天殿和毗鄰的文華殿之中,燈火通明。
彌封和監察官們,拿了貢士們交來的卷子,送往文華殿,交與十七名閱卷官審閱。
奉天殿中的考生漸漸的越來越少,眼看天色越來越晚,那些尚未完筆的考生們,焦急之色溢于言表。
龍椅上,端坐一天的朱允熥,腿也麻背也僵,忍住想活動活動。一般來講,他這個皇帝在考場呆個把時辰就可以走了。可畢竟是他登基之後第一次殿試,所以他一直坐到了現在。
“萬歲爺,您一天沒進膳了,進一點?”王八恥過來輕聲問道。
朱允熥看看大殿中,那些光祿寺給考生們準備的湯飯,竟無一人動過,随後開口道,“先不用了,一頓不吃餓不死!”說着,又問道,“太子呢!”
“回萬歲爺,太子爺小解之後,去了太上皇那!”王八恥低聲道,“太上皇帶着太子爺釣魚去了!”
“臭小子,他倒是會躲清!”朱允熥笑笑。
随後又看看殿中尚在奮筆疾書的貢士,開口說道,“去,讓多點些燈火,亮堂點。告訴考官們,不要催,讓他們慢慢寫,不急!”
“是!”王八恥應道。
又過了一會,又有幾人交卷,殿中隻剩下兩三人。
但不知為何,那兩三人中,忽然一個貢士低聲開口,“大...大人!”
“怎麼了?”翰林侍讀張信快步過去,看着那貢士,“何事?”
“學生!”說話這人,正是山東貢士韓克忠,他低着頭懦懦道,“學生沒有紙了?”
“嗯?”張信目光看向韓克忠的桌面,草稿用了厚厚的一疊,上面大片的塗抹改動等。現在重新镌寫考卷的時候,卻是紙不夠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