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(第3頁)

隻要有人參上一本,就是摘烏紗帽的罪過。

如今大明王朝,官對于民的統治,是懷柔而非暴力。對于百姓,隻要合情合理的事,官府都要考慮到百姓的想法,不能一意孤行,更不能一味的鐵腕。

“不單是他的布政司衙門,z地一省除了甯波之外,多有士紳地主抗議之舉!”朱允熥繼續道,“折子裡還說,錢塘縣令讓幾個老頭,拄着拐棍堵門兒,罵的狗血淋頭!”

“士紳呀,有時候是朝廷的幫手,有時候就不是東西!”老爺子笑罵一句。

“鐵铉的折子裡說,他倒是不怕非議,那些人再抗議鬧事,他就直接下令抓人了。”朱允熥繼續道,“可是呢,各州府的主官卻不這麼想。許多官員都上了條陳,說鐵铉的政令太急躁了!”

“這麼一來,地方的官員不甚配合,鐵铉這邊再怎麼都是無用功!”朱允熥皺眉繼續道,“而且他還說,其實各州縣的官員們,對于那些鬧事抗議的,還非常偏袒!”

“他一個北面的人,直接去了南邊做布政司,得需要些時候,才能把手下人收拾服帖!”老爺子低聲道,“況且,他這布政司使擺明了是人家難受的,不陽奉陰違暗中抵觸才怪!”

“皇爺爺說的是,官場難,官場之中想做事更難!”朱允熥微歎,“鐵铉才幹是有的,但還是缺少在最底層的經驗。他和景清,對那些豪門大族還行,可對上州府縣的地主們,就有些忙不過來了!”

老爺子瞅瞅他,“你是皇上,你自己看着辦!”

~~~

新科北榜狀元,翰林院編修韓克忠,忐忑的站在奉天殿外,等着皇帝的召見。

此時已是傍晚,落日的餘晖灑落在恢弘的大殿之上,折射的光芒讓人不敢直視。

“韓大人,跟雜家來吧!”

“有勞公公了!”

韓克忠整理下衣冠,跟着王八恥一步一步的,緩緩走到皇帝的公事房外,靜靜等候。

王八恥隔着簾子,小聲道,“皇上,韓克忠來了!”

裡面傳出朱允熥的聲音,“進來吧!”

随後,王八恥微微閃身,給韓克忠讓出一條道來。

韓克忠低着頭,邁過門檻,進門叩拜,“臣,叩見皇上!”

朱允熥坐在軟榻上,手中拿着當日韓克忠的考卷,字字句句的認真讀着,沒有叫對方起來,直接開口道,“朕看的你卷子,和旁人出發的角度不同!”

說着,點點試卷,“土地兼并,旁人都是從大局看。你是從鄉間看,從中小地主來看。你是不是,有過在鄉間做事的履曆?”

韓克忠擡頭,克制着内心的緊張,開口道,“臣當年在家鄉讀書時,因為是舉人的身份,所以在民間有些威望。常幫着各裡長甲長等出出主意,也常跟着他們在鄉間走動!”

“這就是了!”朱允熥放下卷子,“你平身,王八恥給他搬個凳子來!”

随後,朱允熥也不管韓克忠敢不敢坐,繼續開口說道,“你們山東老家那邊,鄉下士紳聚衆去官府抗議叫屈的,多不多?”

韓克忠想想,不知皇上為何他這事,他便老老實實的回話,“也是有的,有時候官上給的徭役多了,征的民夫多了,也會有些中戶大戶去鬧。”

“不過,一般都鬧不起來。裡長甲長們加上臣這樣的讀書人從中說和說和,也就過去了。”

“當初朝廷在山東推行攤丁入畝,就有些人想不通鳴冤叫屈。不過他們也都是吓唬官府,不敢太過分。隻要他們不過分,他們私下裡說些什麼難聽的話,官府也當不知道!”

“若真鬧起來呢!比方說幾百人在衙門門前靜坐抗議,對抗官府的政令!”朱允熥問道。

“那.....就要抓!”韓克忠道,“一次不抓,士紳們就會當成常态,下回還這麼幹!”

“你對攤丁入畝怎麼看?”朱允熥又問。

韓克忠沉思片刻,“德政!攤丁入畝之後,各地的土地人口較以往更加清晰,收取賦稅也更加高效。同時也不傷民,因為人頭稅改成了地稅,家裡多少地就繳多少稅,小門小戶的自耕農,還有中小地主得了實惠!”